2025年国庆期间,一则关于老戏骨游本昌的访谈视频引发全网热议。这位91岁的演员在《繁花》中饰演"爷叔"后,长达五年无法走出角色,甚至需要靠写信与角色告别。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繁花》横扫白玉兰奖提名时,主动拒绝申报奖项,将机会让给年轻人。这两件事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戏痴本色与高尚艺德,在浮躁的娱乐圈犹如一股清流。
素材来源于网络
事情经过详细分析1. 角色附体:一封写给"爷叔"的告别信
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在访谈中透露,父亲拍完《繁花》后陷入了长时间的"角色滞留"。他食欲不振、不愿看电视,甚至连自己演的剧都只看一集就弃剧。当被问及原因时,老人坦言:"我不想出戏,觉得活在爷叔的悲壮氛围里是幸福的。"
为帮助父亲走出角色,女儿建议他给"爷叔"写一封信。游本昌在信中动情地写道:"亲爱的爷叔,侬好,今天我要向你告别。我竟然无法从你那里走出,这一遍遍的重复走不出来,甚至是不愿意走出来,真像是得了抑郁症了。" 这封信曝光后,许多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老艺术家是用生命在演戏,把角色融进了自己的灵魂。
素材来源于网络
2. 主动让奖:白玉兰奖背后的君子之风
2024年白玉兰奖公布提名时,《繁花》剧组多人入围,唯独游本昌主动联系剧组,提出不参与评奖申报。要知道,他饰演的"爷叔"备受好评,本是获奖热门。对此,同剧组的胡歌感慨道:"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就笑了,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游老师。他在生活中、工作中一直帮助年轻人,以身作则。"
这不是游本昌第一次展现艺德。早在因"济公"走红后,他就拒绝过度商业化,推掉高价代言,坚守"演员的脸只能为角色服务"的原则。
素材来源于网络
3. 戏比天大:从济公到爷叔的戏痴人生
游本昌对艺术的执着贯穿了他的一生。52岁出演"济公"时,他为塑造角色每天清晨跑五公里,模仿乞丐步态到脚踝红肿。为设计"扇扇子"的动作,他翻阅数十本民间画册,融合佛教手势与市井姿态。
素材来源于网络
4. 时代对照:当快节奏演艺圈遇上"慢工匠"
在影视行业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游本昌的"慢"显得尤为珍贵。当下娱乐圈,三个月拍完一部剧已成常态,"数字演员"替身泛滥。而游本昌塑造一个角色,往往提前半年体验生活,甚至为一句台词琢磨数周。
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游本昌能凭一个角色就让全网尊为"精神父亲"?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个情感来得快去得更快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渴望像他这样沉得下来、钻得进去的真心。
素材来源于网络
结尾游本昌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老艺术家德艺双馨"能概括的。它照见了这个时代的矛盾:我们一面享受着快节奏娱乐产出的速食内容,一面又在灵魂深处渴望着游本昌式的"沉浸"与"真心"。
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流量的博弈,而是生命的交融;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灵魂的投入。在这个每分钟都在计算投入产出的时代,游本昌用一生证明: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聪明的;最"慢"的道路,常常是最远的。
你如何看待游本昌的戏痴精神?在快节奏的今天,这种艺术执着是否过时?如果你欣赏的演员为角色沉浸多年,你会支持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表演?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梳理,向用生命演戏的艺术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