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亮相为何反复推迟?难道不需要了吗?

对于轰20这种隐身战略轰炸机迟迟都不亮相,所以在互联网上也众说纷纭。有些说法认为,有了歼-36六代机,就不需要轰20隐身

对于轰20这种隐身战略轰炸机迟迟都不亮相,所以在互联网上也众说纷纭。有些说法认为,有了歼-36六代机,就不需要轰20隐身轰炸机了。也有一些说法认为,因为这个技术难度,所以造不出来啊等等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轰20隐身轰炸机项目肯定不会下马的,我觉得肯定会出来且服役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但是具体原因,那我肯定是不知道的,只能是跟大家聊一下我个人的分析推测!

最近这段时间官媒的一些报道,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也就是央视军事表示道,轰-6K、轰-6N后面还有……,陆续……,可能……,拭目以待。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官媒对于轰20的一些暗示。所以也不知道这一次疯狂暗示之后,轰20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首飞,到时候应该不会再来一个“轰-6XX”了吧?

我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最早是在2018年的时候,官宣就曝光过轰-20的项目。就是那个用布盖住的画面,然后图片上还有“THE NEXT……”的字样的!于是我搜索了很久,终于才又把那张图给搜出来了,放出来大家看看!喏,就是下面这张!

在当时按照多数人的想法而言,既然都已经官宣了,那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亮相首飞。然后就会进入量产,从而大批量进行服役。但是很多人也万万没有想到哈,现在都2025年了,距离年底也越来越近了。无数国人日盼夜盼等呀等的,依旧还是没有等到轰-20的亮相首飞,很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干脆都不期待了一样。所以也难免诞生一些说法,认为不需要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啊呀,中国的航空工业还比较薄弱,轰-20之所以迟迟都不亮相首飞,肯定是遇到了什么技术难题,毕竟除了美国,还有没有任何国家服役隐身轰炸机。甚至也有部分说法在那里嘣哒,炮制出“隐身战略轰炸机无用论”。以为这个轰炸机只是用来欺负小国的虐菜工具而已,在大国博弈或者对抗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个人认为,尤其是隐身战略轰炸机,对于大国而言不仅有用,而且还是三位一体不可缺的一环。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国家而言,确实没有什么用。别的先不说,对于大多数中小国家而言,就算造得出来也用不起养不起,更何况还造不出来。看看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国拥有轰炸机而已。我就举一个最最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在工厂里打螺丝的普通员工,每天朝五晚九,就那五六千的工资而已。然而你送给他一辆劳斯莱斯,但是不准他卖。然后就天天使用,这能用得起养得起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是对于那些什么大集团老总、豪门富二代、富三代什么的,他们肯定毫无压力呀。是吧?

所以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是否有用,这个答案都不用我来回答了。但凡明眼人,都已经知道答案了。毕竟我们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如今还是一个世界第一强国。手中有剑跟没有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你手中有剑,就算你不用,就在那里摆着,敌人也会对你畏惧三分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你手中没有剑,敌人不仅不畏惧三分,甚至某个时间点可能还会轻举妄动,就算侵略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轰-20或者隐身战略轰炸机,也是我国三位一体中重要的一环。

说到这里,首先我认为,轰-20或者我们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项目一定不会被取消的。可能一些人不会相信,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对不对?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或者强国而言,隐身战略轰炸机为何这么重要?这里就不想说了,过去关于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作品,也有描述过!

但是轰-20或者我们隐身战略轰炸机,为何从2018年到现在2025年迟迟没有亮相呢?首先要跟大家说的是,轰-20因为技术难题而研制不出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跟的。空间站、登月工程、火星探测、福建舰、甚至是核动力航母都能造,怎么可能造不出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呢?对不对?

咱们就拿美国来说吧,看看过去三十年,美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妥妥的世界第一的,但是他们也需要B-2这一种隐身战略轰炸机。而且F-22隐身战机是在1997年9月7日完成首飞的,然后第一架F-22(机身编号AF042)于2005年5月12日,交付交付美空军兰利空军基地,标志着其正式列装部队。到2005年12月,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也接收了首批F-22,进一步确认了其服役状态。但是B-2战略轰炸机的服役,比F-22隐身战机还要早八年。也就是说,早在1997年的时候,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就已经正式服役了。首架B-2轰炸机编号“AV-1“密苏里幽灵号”。在1993年12月交付美空军,但全面形成作战能力并进入现役的时间是1997年。所以人们才能看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B-2隐身轰炸机首次投入实战大展身手。

再看看歼-20五代重型隐身战机,早在2011年1月11日就首飞了。也就是正式立项着手研制,用了4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首飞。然而我们的战略轰炸机对标的机型,如果只是类似B-2或者B-21的话,那么立项着手研制之后的四五年亮相首飞,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说实话的,无论是B-2还是B-21轰炸机,都不太符合我们中国对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需求。看看B-2或者B-21这种战略轰炸机,不仅航程不够,而且还无法实现超音速飞行,更不能携带大型的高超音速导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今我们中国的六代机出来了,比如歼-36跟歼-50。在这里我想请问一下,六代机都能做出来了,难道还会搞不出一款大航程隐身战略轰炸机吗?我曾说过,我们的航空工业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新高度了,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相信,认为我吹牛的,对此我只能呵呵!

可能有的人就是说,这个发动机技术不达标啊怎么的。但我认为就算是这样,那都不是最关键的。就像五七印巴空战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歼-10C不如欧洲最强战机阵风,看人家阵风双发战机,你歼-10C单发战机,拿什么跟人家阵风打,用这个脸跟人家阵风打吗?但是到了五七印巴空战的时候,歼-10C直接拿了个6:0的战绩,直接震惊全世界。所以一款战机的战斗力水平如何,并不是发动机能决定的,只要发动机水平不是太菜就行。所以一款战斗机战斗力如何,是由整个空战体系决定的。比如自身雷达+空空导弹+预警机,所以战机的雷达跟导弹水平,远比这个发动机更加重要。你们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研制轰-20最关键的因素,也不是发动机的原因,经过了几十年努力发展,如今很多技术跟材料,其实都是已经摆在货架上成熟的产品。所以那些认为是技术难度问题的说法,我只能说一句,你们这些人真的是太小看我们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了!

所以在2018年的时候,“THE NEXT”拿布盖住的产品曝光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应该就非常接近亮相首飞的程度了。根据我个人的一些推测分析,当时原定的首飞时间很可能就是在2020年之内。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一些人忍不住问道。既然你这么说,那么请问又为什么要推迟首飞时间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看到另外一种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说法,认为是B-21隐身轰炸机的出现,导致我国轰-20首飞推迟,因为要避免轰-20一服役就落后的尴尬局面,所以只能让轰-20回炉重造,所以才导致轰-20推迟。

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这一种说法好像也非常有道理。但是当我们仔细去琢磨分析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种说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为什么又这么说呢?其实这一点我们可以拿B-21跟B-2来分析。我们拿美国这两款轰炸机对比,就会发现一些很明显的变化。第一点就是体型大小的变化,你们看看B-21的体型比B-2要小很多,体型小就代表着载油量跟载弹量也相对较小。B-21之所以小型化,就是针对一些载弹量要求不高的精确打击任务去研制的,所以美国研制B-2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比如制造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

再者一个就是,你们发现了吗?B-21增加了副弹仓,主要就是为了搭载一些对应的空空导弹。此外也强化了自身的对空搜索雷达,也就是说跟B-2对比,B-21的自卫能力得到了强化提升。还有B-21的数据链跟航电系统等电子设备,对比B-2也相对有所增强。然后再隐身方面的话,B-21使用了新一代隐身涂料,所以这个隐身效果自然会比B-2更强,所以B-2不仅成本更低,维护起来也比B-2更加容易。你们看看B-2隐身轰炸机,出去飞一圈回来,就要花估计五六倍的时间跟成本去维护。

尤其是强化航电系统等电子设备跟使用新一代隐身涂料,根本就不需要重新设计飞机的整体结构,只需要按一定比例缩小即可。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使用新一代隐身涂料跟强化航电系统的话,那么美国可以研制B-2的改进型或者升级版,哪里还有必要浪费跟时间跟资金去搞B-21?但是从立项时间来分析的话,咱们的轰-20更加晚,并不会出现一服役就落后的尴尬局面。

所以对于轰-20推迟亮相的主要原因都不是这些,目前轰-6最新型号的轰炸机,最大载弹量估计也就15吨左右,但是轰-6系列轰炸机的数量多啊,这个数量估计都快接近300架了,如果单论轰炸机数量的话,那么我们的轰炸机数量是最多的,没有之一,远超美俄。所以我个人分析认为,载弹量、载油量、隐身这三方面,应该不是轰-20调整的方向。再说了我们中国工业能力,不仅是世界第一,而且还是有史以来最强的工业强国。又不像美国现在,因为工业能力不足导致处处都捉襟见肘。看看五代机方面,如今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能同时量产服役两款五代机,此外还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能研制出六代机的国家。这一种超强的工业水平,怎么可能研制不出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呢?

所以我个人认为,轰-20调整的方向,应该就是空战能力。因为现在跟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你看看如今这个长波反隐身雷达都已经普及了。然后战略轰炸机需要再距离本土很远的地方去执行任务,单纯依靠隐身能力,这个生存能力已经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可能有的人就会说,可以多造一点航母来弥补这个问题啊,这样就可以依靠舰载机来进行保护。但我想说的是,这一种方法仅限于沿海地区而已。距离本土太远的地方,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的呀,所以强化空战能力,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但是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可能有的人就说了,哪来那么多如果?各位还请不要着急嘛!如果轰-20只是一款隐身的亚音速轰炸机的话,虽然可以依靠如传说中的霹雳-21跟超视距雷达做到先敌发现打击。但是对于将来那些战斗机数量够多,加上反隐身体系有比较完善的对手而言,那么无法实现超音速的隐身轰炸机而言,也不见得有多么的保障啊!所以无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如果在距离本土太远的地方执行任务,都必须重视这个生存能力。所以想提升这个生存能力,超音速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就像歼-36这一款六代机一样,而轰-20将来的时候,我觉得有可能就是歼-36的大号版。

这一点咱们可以看看B-21轰炸机,因为B-2的成本太高,所以B-21就小型化降低成本,也强化了航电系统跟雷达等等(包括空战能力)。但是在大国军事对抗中,但依然无法完全逃脱被大国五代机绞杀的命运,甚至某大国的巅峰四代机(如歼-16),都能轻松绞杀B-21轰炸机。所以别看美国有两款隐身战略轰炸机(B-2跟B-21),再加上11艘核动力航母,十艘九万吨级的尼米茨级航母,再加上一艘10万吨级的福特号航母,可以让除了我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瑟瑟发抖。虽然我们的航母战斗群,也可以开到美国的东海岸跟西海岸。但目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轰-20只是跟B-2或者B-21那样的水平,不是对我们没有用,而是这个震慑或者威慑力是还远远不够的。

还有说轰-20回炉重新设计的话,你们看看这个时间对得上吗?轰-20原定的首飞时间不会晚于2022年,而2022年12月B-21亮相,这个不少人都还记得吧?尤其是那段时间,不是很多人吹嘘B-21多么厉害的吗?所以如果说因为B-21导致轰-20回炉重新设计的话,我掐指一算,这个时间真的对不上啊!所以说如果轰-20重新进行设计的话,一定早于B-21亮相的时间,可能在2020年就进行重新设计了。那么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问大家一件事,以前网传的JH-26还记得吗?还有我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琢磨了一番,应该是因为六代机有了大幅度进展之后,才重新设计轰-20的。我们不妨看看成飞研制出来的六代机歼-36,从外观上看去,歼-36的出现解决了无尾三角翼的飞控问题。再加上三发设计、超音速、高超音速导弹取得重大突破等等,所以因此重新对轰-20进行设计,从而不再是B-2或者B-21的类似物,所以我个人分析推测,之后的轰-20从外观看起来更像大号的歼-36。可能有的人就会说,你这又为什么类似大号的歼-36呢?这个难道不显得多余吗?

如果将来亮相的轰-20类似大号的歼-36,起码会有这些好处。比如首先就是这个超音速能力,第二点可以携带各种空射版的高超音速导弹跟超音速飞行下投弹。首先如果轰-20获得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话,那肯定就会具备更强的空战自卫能力。先不说能不能把来袭的敌方战机干掉,但是起码要快速拉开距离才行。否则一旦让敌方战斗机追到距离差不多,然后发射导弹,从而进入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域,那么就是九死一生了。

我就这么的举个例子,比如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在探测、隐身、速度、机动性这些方面,都要碾压所有的美制轰炸机跟包括具备隐身能力的所有战机。甚至独自面对空战的时候,轰-20也能轻松打掉F-35A等美制战机才行。还有超音速飞行能力还有一个作用,可能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也就是无论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话,那么发射导弹之后,导弹的初始速度也会更高,从而增加进一步增加导弹的射程。对于这一点,你们其实也可以去自行搜索了解一下的。这么一来,轰-20就可以在一个相对更加安全的地方,发射导弹去对付敌方目标了。一句话,轰-20在空战能力方面,要有打掉F-35等美制战机的能力。

还有歼-36这一种无尾三角翼构型,跟飞翼式构型对比起来。因为无尾三角翼的整体长度更长,所以腹部弹仓的长度也会相对更加长,可以携带更多更长的导弹。尤其高超音速这一类的导弹。甚至将来轰-20服役之后,可能就连鹰击-21这一种中程弹道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都能携带。这对于海上敌方大型水面舰艇都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威胁,比如那些美航母编队等水面舰艇。而且从历史或者现在局势分析,我国一直都是立足于大国之间的对抗,又不是像B-2或者B-21那样欺负小国的轰炸机。所以对于这个载弹量而言,所以导弹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比如鹰击-21这种反舰导弹,一枚就可以干一艘伯克级驱逐舰,甚至击中航母都会让其丧失战斗力。

可能有人会说,大号的歼-36会增加阻力跟油耗,从而影响这个航程跟作战半径。但是携带的导弹更大,就会有更远的射程,用这个射程弥补那稍微相对不足的航程更管用,可以提升轰炸机的生存能力。比如携带的导弹有三千公里的射程,然后轰-20飞出去七八千公里的地方就可以发射了。综合其他各种指标的话,这样的轰-20,起码领先B-2或者B-21一两代的水平。所以不出所料的话,将来全球第一款五代超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预计将会诞生在中国(轰-20)。

其实这个第几代轰炸机,按照我个人愚见也不难划分。比如第一代就是使用活塞发动机的B-36轰炸机,第二代就是使用涡桨发动机的图95,还有使用涡扇发动机的B-52。第三代就是使用可变后掠翼的图-160(代号“白天鹅”),还有美军的B-1。第四代就是具备隐身能力加上飞翼式布局的B-2跟B-21轰炸机。

所以为了让轰-20成为全球第一款五代超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我认为推迟个三五年都是非常值得的,这个意义也非凡。毕竟这个战略轰炸机服役使用周期,比包括航母在内的所有水面舰艇都要长。看看无论常规航母还是核动力航母,这个服役周期通常都是五十年,但是一款轰炸机的服役周期,通常都要比航母还要长个一二十年的时间。再者而言,轰炸机的迭代更新速度,也远远比不上战斗机,所以大家不要着急,等一等就是全球第一款五代超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领先B-2跟B-21一两代水平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你们认为轰-20的最终形态是像B-2或者B-21那样,还是更像歼-36这样呢?大家不妨说说自己的看法,让时间一起见证我们的预言!今天对于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看法就先到这里,后续有什么新消息肯定还是继续跟大家分享我自个儿的观点的。甚至其他武器装备等等,有灵感或者心血来潮的话,也会跟大家分享的,文章的最后祝大家国庆中秋快乐,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

评论列表

怡然
怡然
2025-10-04 17:15
惊雷1号核弹都亮相了,轰20应该是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