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鸟台复原祭祀,西王母留传女书。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有祭台,有主祭,有领队,有群体参与,有火堆,有唱跳。

鬼崽岭是三青鸟驮载的祭祀之台,可称作“青鸟台”,祭祀的是西王母。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经矗立着高高的祭台。

永州市南部,横跨永州市道县和宁远县的山间盆地,称作道宁盆地。道县谷地,是指道县一带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笔者将这片区域命名为“道县谷地”,以区别于道宁盆地。

海内北经的“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位于道县谷地的东面。这四种台都是祭祀之台。祭祀西王母的鬼崽岭,则位于道县谷地的西南。












台,本义是四方高而平的建筑物。台的字根为之-宀。之的本义是前往;宀(mián)的本义是屋顶、房屋。台的字形寓意是可以驻足的平整屋顶。台的最初用途主要是祭祀。

在多雨的南方,相比于石头和泥土,竹木更适合快速建造高大耐用的建筑。祭台建于山谷内的宽阔平坦之处,整体以竹木和麻绳搭建而成,或高或低,或繁或简,主要用途是登高祈天。

台下以坚固的竹木支撑;台面为四方形。祭台旁边设立木架摆放祭品,并设置可以燃烧的木柴堆。对于较高的祭台,台上三面有栏杆,一面有竹梯可以上下;祭台的上方还可能会搭建遮雨棚。

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由有地位的族人担当主祭人。主祭人立于高台之上,通过某种仪式与神灵沟通;台下众人也一起参与祭祀仪式,围绕火堆唱跳。

众人里面会有个领队,负责领歌或者领舞。领队负责诠释主祭人的意图和指令,以身示范,其余人则跟随行动。
行动的目的,是要尽快达到某种专注入迷的群体状态,也就是大家都尽快嗨起来。这种状态被认为可以增加团队祈祷的诚意和力量,能更好地与神灵沟通。而且,当大家都处于亢奋的眩晕状态,就更容易被主祭引导,接受主祭传达的神灵信息。

笔者对远古祭祀仪式的复原,跟影视里演的和大家平时认知的可能不太一样。影视里的部落主祭人,就是跳大神的,嗷嗷乱叫,手舞足蹈,看起来是通神的状态。

这其实是后世对祭祀仪式的简化,是将原始祭祀中的主祭和领队,合并成一个人了。毕竟一个人的表演容易进行,也容易扬名立万。然而本来很神圣的群体祭祀仪式,成了巫师夸张的个人表演秀,周围的人则成了愚昧的观众。

殊不知,远古文化是一种群体智慧、众人文化,即便有优秀个体出现,也会分享知识,共同成长。

古代有学校,有交流,文化的传承是多线并行,而不是单线串行。否则古人寿命短,意外多,如果仅仅靠亲属单线传承,很容易中途断档,那么多灿烂文化怎么延续后世的呢?

永州女书有书信,有歌谣,有结拜,有聚会。书写吟唱之间,蕴含了当地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和群体认同理念。

女书源自山海文。女书的神,来自山海文的简洁风骨;女书的形,在战国时期受楚系简帛文字影响较多。

女书传人血脉里的自我觉醒意识和群体认同理念,来自远古西王母部落的基因传承。自我觉醒意味着女性主导,群体认同意味着结拜同盟。

永州当地人祭祀的神仙里,有一位叫作“婆王”,据说是盘瓠盘王的妻子。这个婆王或许是西王母传承者的孑遗。

曾经的曾经,书写在永州女书里的,是对西王母的思念。
#山海经# #西王母# #永州女书# #鬼崽岭# #远古祭祀# #江永女书# #永州市# #道县# #青鸟台# #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