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印度人心中的“战神”,竟是中印战争中的“英雄”,被立庙供奉,但战绩却是瞎编

印度,这个一直以南亚次大陆霸主自居、心中怀揣着 “大印度联邦” 迷梦的国家,在历史叙事和英雄塑造上,常常展现出一种让人哭

印度,这个一直以南亚次大陆霸主自居、心中怀揣着 “大印度联邦” 迷梦的国家,在历史叙事和英雄塑造上,常常展现出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感。

1962 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印度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中国人民解放军先礼后兵,忍无可忍之下发动自卫反击,一度打得印度都想迁都了。

按道理,遭受如此耻辱性失败的印度,应该深刻反思失败的原因,然后励精图治以图自强,然而印度却“不走寻常路”。

就在这场军事溃败的阴影还未散去时,印度官方和民间却一起编织出了一场离奇的“胜利”,并且捏造出一个“抗中奇侠” 神话。

这个“英雄人物”便是贾斯旺特・辛格・拉瓦特,他被硬生生塑造成印度 “十大战神” 之一,被印度人顶礼膜拜。

甚至,在拉瓦特的家乡,建设贾斯旺特战争纪念堂,一边纪念拉瓦特的功绩,一边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由于印度宗教非常观念非常流行,这座纪念堂也就成为了一座庙。

当地民众出于对这位“战斗英雄”的崇拜,为其封神立庙,香火一直很旺。

印度引以为傲的宝莱坞也没闲着,2019年,重磅推出以拉瓦特的“事迹”为原型的大片《72小时,永不磨灭的英雄》,让拉瓦特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那么,印度官方所宣传的拉瓦特有哪些“英雄事迹”呢?

按照广为流传的说法,拉瓦特出生在北阿坎德邦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个连自行车都买不起的牛奶配送员。

这样的出身设定,其实早就露出了印度英雄叙事的套路——故意强调主人公出身卑微,以此凸显他后来 “逆袭” 的传奇色彩。

少年拉瓦特为了给父亲买一辆价值 60 卢比的自行车,先加入童子军挣了 15 卢比,又向父亲要了 35 卢比。

可就在和人交易自行车时,被所谓的 “朋友” 骗到小树林,把所有钱都抢走了。

一个原本立志为父亲分忧的孝顺少年,遭遇抢劫后,既不向警方报案,也不找家人帮忙,反而突然决定去参军。

虽然笔者并没有搞清楚“被抢”与“参军”之间的逻辑关联,但这个情节的设置,却成为拉瓦特人生升华的关键,成为他“爱国精神” 的重要铺垫。

在印度官方的战史里,拉瓦特的 “战绩” 更是夸张到近乎魔幻。

他们声称,1962 年 11 月的所谓 “努拉南战役”(实际上就是中国战史中的“西山口战役”)中,拉瓦特在战友全部阵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阵地作战。

他靠着 “灵活的走位” 在不同阵地间来回机动,通过使用阵亡友军留下来的武器,竟然抵挡了大量中国士兵的进攻,守住阵地长达72小时。

不仅如此,拉瓦特还以一己之力,造成我军的伤亡多达300人。

这样的说法,在印度本地很有市场,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

但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就就知道,这样的说法显得过于荒诞,存在这巨大的漏洞。

根据中国方面的战史记录,西山口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总战斗伤亡仅为 261人,而这个数字,居然还没有印度方面宣传的拉瓦特一人的战绩多!

另外,如果仔细深究,就会发现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印度官方说拉瓦特作战的时间是 11 月 16 日,但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的总攻,实际上到 11 月 18 日才全面展开。

拉瓦特怎么可能在解放军还没发起进攻的时候,就 “提前” 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伤亡?

这种时间上的混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印度是在编造故事时。

而且故事的编纂一点也不专业,连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都懒得去核对。

贾斯旺特战争纪念堂附近,印度政府别有用心建设了一处“中国军人墓地”,墓地四周围上了铁丝网。

并且声称,这片墓地埋葬着300多具中国军人的遗骸,大概都是拉瓦特的战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