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博主揭露鬼秤遭匕首威胁,市监局回应:已换秤但未追责

2025 年 7 月 1 日,长沙雨花区粟塘农贸市场上演惊魂一幕:打假博主 “狂傲探店日常” 在揭露商户使用 “鬼秤”

2025 年 7 月 1 日,长沙雨花区粟塘农贸市场上演惊魂一幕:打假博主 “狂傲探店日常” 在揭露商户使用 “鬼秤” 时,遭多名商贩持刀围堵威胁,其中一商户手持匕首叫嚣 “老子弄死你”,并用水龙头喷射博主及摄影师。监控画面显示,当博主指出小龙虾称重误差近三斤时,商户竟当场砸毁作弊秤,随后多名商贩围殴博主,甚至有市场 “扛把子” 放言 “少六两很正常,少一斤才是行业规矩”。事发后,雨花区市监局迅速介入,更换市场内所有秤具,但对涉事商户仅作出 “黄牌警告 7 天” 的处罚,未提及罚款或刑事责任。这起暴力抗法事件,撕开了 “鬼秤” 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 当商家将欺诈视为生存法则,当监管沦为形式主义,每一台 “鬼秤” 都可能成为刺伤消费者信任的利刃。

一、致命博弈:3 分钟揭露黑幕引发暴力围殴(一)“八两秤” 背后的暴利陷阱

博主在市场随机选取两家摊位测试:

小龙虾摊:标称 3 斤的小龙虾,博主自备电子秤显示仅 1.8 斤。按下商户电子秤 “单价键” 后,重量瞬间跳回 3 斤,价格同步翻倍。

活鸡摊:商户称重 2.5 斤的活鸡,实际重量仅 1.3 斤。当博主质疑时,商户竟称 “你有证吗?” 并操起杀鱼刀威胁。

技术解析:这些 “鬼秤” 通过改装电路板实现多档位作弊:按 “M1-M6” 键可调节重量增加 5%-30%,甚至能通过无线遥控器远程操控。更隐蔽的是,部分 “鬼秤” 设置 “防检测模式”—— 当检测到监管人员靠近时,一键重启即可恢复正常显示。

(二)暴力抗法:从威胁到围殴的升级

冲突升级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语言威胁:商户集体围堵博主,叫嚣 “我就骗你的!”“今天让你出不了市场”。

凶器恐吓:一商户挥舞匕首声称 “我有精神病”,另一商户用高压水枪喷射博主面部。

群体施暴:博主被推搡至墙角,摄影师颈部受伤,商户甚至砸毁执法人员暂扣的作弊秤以销毁证据。

(三)市监局回应:换秤容易追责难

事件发生后,市监局采取两项措施:

紧急换秤:24 小时内更换市场内所有电子秤,确保临时合规。

黄牌警告:对涉事 5 家商户悬挂黄牌 7 天,要求停业整顿。

但关键问题未解决:

处罚力度不足:根据 2025 年 3 月施行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使用 “鬼秤” 可处最高 10 万元罚款,但本案中商户仅被警告。

刑事责任缺失:商户持刀威胁已涉嫌妨害公务罪,但警方仅作调解处理。

二、行业黑幕:“鬼秤” 背后的三重利益链(一)生产源头:改装窝点的地下生意

记者调查发现,“鬼秤” 产业链已形成完整闭环:

改装工厂:浙江永康等地小作坊以 50 元 / 台购入正规电子秤,加装作弊芯片后以 300 元 / 台卖出,利润率达 500%。

技术升级:新型 “鬼秤” 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调节作弊参数,甚至能识别监管人员制服并自动切换模式。

销售网络:通过电商平台、线下维修点隐秘销售,部分商家提供 “定制化服务”,如针对活禽宰杀场景的 “去皮作弊” 功能。

(二)使用场景:高频欺诈的精准算计

“鬼秤” 高发于三类场景:

高单价商品:海鲜、黄金、榴莲等,每斤多收 5%-30% 即可获取暴利。

现场加工商品:活禽现杀、水果切盒等,消费者难以复秤。

流动摊贩:夜市、景区等,利用 “一次性生意” 心理逃避追责。

(三)监管漏洞:猫鼠游戏的制度困境

检测技术落后:执法人员需逐一试错密码才能破解 “鬼秤”,而商户可在 1 秒内恢复正常模式。

法律适用模糊:《计量法》最高罚款 2000 元,远低于违法所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 因举证难难以落实。

跨区域追责难:改装窝点多位于外地,线索移交后常因地方保护主义不了了之。

三、破局之路:技术、法律与公众的三维突围(一)技术防控:让 “鬼秤” 无所遁形

智能防作弊秤:推广南京试点的 “电子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异常时自动锁机并推送警报。

快速检测设备:引入无锡计量院研发的作弊码破解装置,30 秒内可破译 90% 的作弊程序。

消费者自查工具:普及 “手机变砝码” 技巧 —— 购物后将手机放秤上,若显示重量与实际不符则为 “鬼秤”。

(二)法律震慑: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提高违法成本:修订《计量法》,将 “鬼秤” 使用纳入刑事处罚,最高可处 50 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压实主体责任:市场主办方未履行监管义务的,最高可罚 10 万元;包庇商户的直接责任人列入失信名单。

公益诉讼兜底:检察机关可对 “鬼秤” 案件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商家支付惩罚性赔偿。

(三)公众参与:构建全民监督网络

举报奖励机制:通过 “12315” 平台举报 “鬼秤”,查实后给予 200-500 元奖励。

消费维权培训:社区、市场定期开展 “防坑指南” 讲座,教授识别 “鬼秤” 和留存证据的方法。

媒体监督联盟:联合博主、记者成立 “计量打假联盟”,通过直播曝光、追踪报道推动问题解决。

四、结语:秤杆虽小,称量的是法治温度

长沙 “鬼秤” 暴力事件,折射出市场监管的深层困境:当商家将欺诈视为生存法则,当技术升级与监管滞后形成剪刀差,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需要刀刃向内的改革。

正如中国计量大学张云教授所言:“真正的公平交易,不在于秤的精准,而在于法律的刚性和监管的韧性。” 从推广智能防作弊秤到修订《计量法》,从压实市场主办方责任到鼓励公众监督,唯有构建 “技术防控 + 法律震慑 + 全民参与” 的立体治理体系,才能让每一次称重都成为诚信的丈量,让每一个消费者的 “斤斤计较” 都能换来市场的风清气正。

评论列表

间谍与水军公敌
间谍与水军公敌 1
2025-07-04 17:01
以后都自己带个称吧
爱在西元前
爱在西元前 1
2025-07-04 19:42
有一点不明白,按说这种鬼秤是很好取证的,执法人员只要穿着便装就能抓住现行。只要查实故意使用鬼秤,一律当做诈骗,六个月起步的量刑。专家说拐卖儿童不杀头是因为怕撕票,这鬼秤用重刑难道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