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一位女作者完成了长达28万字的回忆录撰写,可在临近出版时,女作者突然决定不再出版此书,后来,这本书便一直被尘封。直到作者辞世20多年后1993年8月1日,这本书才被正式出版。
这本书的女作者叫陈洁如,是蒋介石四位妻子中名气仅次于宋美龄的一位,而她写作的这本书的名字则叫《我和蒋介石的七年之痒》。
陈洁如之所以突然放弃出版自己耗费大量心血写成的回忆录,仅仅因为蒋介石找到她并试图“买断”这本书,坊间传闻,蒋介石给出的价格是15万。正是这件事,让陈洁如放弃了此书的出版。
显然,让陈洁如放弃出版出版此书的并不是钱财,实际上,她对蒋介石试图用钱买断的行为非常愤怒。她最终放弃出版,只是因为她通过深思熟虑后觉得:此书中揭露的很多细节可能会对蒋介石形象造成影响。
而陈洁如对蒋介石的这般退让,恰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对她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为了成全蒋介石,她曾付出了整个的生命。如此,为他尘封一本回忆录又有何稀奇。
直到今天,也没人能否认,陈洁如是蒋介石背后那个最伟大的女人。但遗憾的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因为陈洁如本人的退让等,她的真实人生并不为世人熟知。而我,本文作者,也是在偶然得到她那本泛黄的回忆录后,才了解了真实的陈洁如——
根据陈洁如的回忆录记载,陈洁如生于1905年,比蒋介石小了18岁,比宋美龄小了7岁。她出生在上海,父亲陈学方是一位纸商,而她的母亲陈母则是一位受过教育且温和的女子。按照她自己的说法,他们当时的家境可以称得上“小康之家”。
因为家境殷实加上父母开明,陈洁如得以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接受正规的教育,她当时就读的是上海海宁路的爱国女子学校。
最初的陈洁如并不叫陈洁如,她本叫陈阿凤,“洁如”是后来蒋介石为她取的名儿。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是:打第一眼看到她,他便觉得她有未受尘世污染的纯洁。蒋介石的这个评价完全是客观的,因为他们初见这年,陈洁如年仅13岁。这样的年纪,怎会不是纯洁如未染俗尘气的模样呢!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所是在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家,而蒋介石之能在此邂逅陈洁如是因为:张静江的续弦朱逸民与陈洁如是发小。
大陈洁如五岁的朱逸民的家离陈洁如很近,因此,她们便经常互相串门。朱逸民嫁到张静江家后,陈洁如也经常前往他们位于南京路西段的家里串门。
1919年暑假期间,当陈洁如和张家的几个小姐一起在张府读书时,张府突然来了几个神秘的客人。而这神秘客人,正是孙中山、蒋介石和戴季陶。
当日,向孙中山等介绍陈洁如、朱逸民的自然是张静江,介绍到陈洁如时,他说:“这位是我家的朋友珍妮陈,她不仅很懂中文,而且也能读写流利英文。你(孙中山)不妨考考她,跟她说话嘛!”
孙中山听完后全神贯注地看着陈洁如问:“你做过什么事情来帮助我们的国家?”听到问话后,年仅13岁却已长成是18岁身量的她小声答道:“我还只是一个学校女生,但是我希望我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陈洁如说话时,蒋介石一直含笑看着陈洁如。当天,当陈洁如离开张家时,对她极有好感的蒋介石竟着急地询问:“你为何要走,你要去哪里?”
“天晚了,我要回家!”还非常腼腆且不善于单独应付男人的陈洁如很腼腆地答道。此时的她虽然已经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但骨子里她还是一个传统且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小女子。
所以,第一次被一个陌生男子这样热烈询问的陈洁如很羞涩。她极其想摆脱这个脸上泛着酒后红晕的男子,于是,在蒋介石不断询问她住址的时候,她故意将“西藏路33号”说成了“西藏路88号”。
可以说,第一次见到蒋介石的陈洁如对其印象并不好,这自然和他的过分热情有关。她在蒋介石试图强行拦住她去路要求送她回家时,几乎采取了冲过去将他甩开的方式,但当天的蒋介石也总算是成功给陈洁如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天后,陈洁如家来了“不速之客”,此人正是要求进入陈家的蒋介石。蒋介石在门口拉住陈洁如质问道:“你为何对我如此残忍,给我假的门牌号,你知道我为此找了你几天!我终于找到你了,我不想再失去你。”
“你为何急着要见我?”陈洁如反问道,蒋介石很热切地对她说:“你不知道我深深地喜欢你吗,第一次在张家见你我时我的心灵就差点跳上天了。”
蒋介石的话让陈洁如吓了一跳,因为此前还从未被任何男子追求过,所以她当即就羞红了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她觉得:这样在家门口和一个男子说这样的话是可耻的,于是她急急地要逃回家,可她又不知如何摆脱他。好在,及时采买回来的母亲在问清楚情况后礼貌地制止了蒋介石的造访。
陈洁如并不知道:蒋介石对她已志在必得,他一方面摆脱张静江全家帮助他“突围”,一方面也各种想法了解和接近陈洁如。
于是,当陈洁如再去张静江家找朱逸民时,她发现他们和她说得最多的便是“蒋介石”。但陈洁如对蒋介石似乎一直不太感冒,无论蒋介石如何试图接近讨好她,她都以一副冷脸待之。
两人关系的缓和是在蒋介石决定退一步和她做朋友后,蒋介石开始意识到要想一步就“到位”显然有难度,所以他改变了追求策略。
陈洁如是个极其单纯的女子,在蒋介石以当今女子应该能落落大方应付男子的友谊为由邀请她后,她便决心赴约。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次约会,蒋介石竟以带她看望家姐为由将她带去了宾馆。
对于传统且有严格贞操观的陈洁如而言,蒋介石此举简直是对她的侮辱。也是从这次后,蒋介石尝到了“企图欲速达”的代价:离开后的陈洁如对他反感至极。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对于蒋介石而言,情爱这点小事从来不在话下。很快,蒋介石便直接请出了张家众人说服陈洁如和自己在一起。与此同时,因为陈洁如一直固执不肯接受蒋介石,蒋介石还使出了绝招:疯狂地电话和情书轰炸。
只可惜,蒋介石这次真真是遇上难搞定的女子了,无论他怎么做,陈洁如也不肯接受他。
1921年,陈洁如父亲因心脏病病逝,对于年15岁的陈洁如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时的陈洁如悲伤、痛苦也无助,女人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往往最容易攻克,所以,蒋介石也绝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葬礼当日,让陈洁如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穿着孝服来了葬礼上。蒋介石此举果然效果明显,当天的她只看了一眼和她一样身穿孝服的他时,便就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对啊,一个男子出其不意地以这种霸道又温暖的方式出现,哪个女子能不动心呢!那也是陈洁如第一次那么认真地看蒋介石,她看到他恭敬地将点燃的香火和香蜡插好,然后虔诚地跪下行三叩礼。陈洁如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站在那里,表情如此哀伤,我对他之前怀有的愤怒也骤然消失了。”
之后不久,见陈洁如态度有所缓和,蒋介石便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派出朱逸民上门提亲了。之后,为了促成这段婚事,张静江更是亲自登门与陈母长谈。
为了打消陈母的疑虑,蒋介石还将一份与妾室姚氏的离异协定书交给了张静江,陈母看后便问:“那他的原配呢?”在得知蒋介石原配已虔诚礼佛后,她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可母亲答应婚事后,陈洁如依旧不肯同意嫁给蒋介石。于是,为了彻底得到陈洁如的心,蒋介石竟在一次和陈洁如会面时道:“如果你不肯相信我爱你至诚至深,我定将切掉我一个手指,用我的鲜血为你写下一张永爱不休的誓书!”说罢,他便拿起了刀。
陈洁如见状当即吓白了脸,她大喊:“请——请将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放下刀!”
自此后,陈洁如便正式答应了蒋介石的求婚。
婚后不久,一场风波的到来再次让陈洁如有了与蒋介石断绝关系的想法:她发现自己被蒋介石感染了淋病。医生告诉她:因为淋病蒋介石将不能生育,而她也很可能会因为淋病进入输卵管或卵巢而导致不能怀孕。
这样的结果是陈洁如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发后,面对想要离去的陈洁如,蒋介石只得发誓说:“如你答应不离开,从今往后,我将放弃所有的烈酒、普通酒、甚至茶和咖啡。我愿今生只喝白开水不喝其他,这是一种自我施加的惩罚!”。
陈洁如见蒋介石这般,只得无奈又可怜地接受了他的说服。
在这段婚姻里,陈洁如是被伤害的一方,如此年轻便失去做母亲的能力,这实在令人惋惜。原本,在这样的境况下,蒋介石应该加倍偿还她。可事实相反,陈洁如不仅没有等来偿还,还等来了厄运。
而这场厄运的正式来临,是在他们结婚的第七年。
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陈洁如认为她的婚姻遭遇危机便是应了此话。但真实情况是,早在他们结婚一年后的1922年,他们的婚姻危机便随着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时便埋下了危机伏笔。
所有的爱情都从来不是不变的,因为即使在“再牢固坚贞”的爱情面前,我们也会再对其他异性动心,真正让爱情稳固的是内心的坚守。也只有坚守二字,才能助爱情捱过千万般诱惑、捱过岁月枯荣。
蒋介石和陈洁如的爱情终没有像蒋介石所说的“海枯石烂”,在遇见宋美龄后,随着自己地位的一步步攀升,他对陈洁如的看法也一天天发生着改变。
1925年,孙中山去世,此后的蒋介石慢慢攫取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他的择妻标准有了新的变化。以往的陈洁如在蒋介石眼里是完美的,她通晓中英文也大方得体,可当他用“新兴领袖”的眼光看向她时,她却发现她的种种与这个身份很不相匹配。
在这种对比下的蒋介石于1926年7月30日在给张静江的信里吐槽妻子道:“洁如之游心比年岁而增大,既不愿学习,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纷乱万状。”
这封信,被认为是蒋介石离弃陈洁如的一个重要信号。
陈洁如是一个单纯的女人,她甚至是个不会说谎的女人,这样的女子嫁给一流政客,颇有点讽刺意味。也因为太过单纯,当危机一步步临近时,她浑然不觉。
1926年,蒋介石正式成为了国民党新领袖。
这之后不久的一日,蒋介石突然极其兴奋地对陈洁如说:“明天晚上孔夫人(宋霭龄)请我们吃别致的鸽子餐,她要我们3点到,可我5点才能离开军校,所以请你先去。
陈洁如并不知道,这次鸽子餐的人里就有孔夫人的小妹妹宋美龄,而孔夫人正是蒋介石开始追求宋美龄后,坚决支持蒋介石与宋美龄联姻的人选。
蒋介石追求陈洁如时尚未与妾室姚冶诚脱离关系,他和她分开并给5000元补助是在他决定与陈洁如结婚后。一个男人怎样对待前任,往往就会怎样对待你。可惜,这点,陈洁如并不知情。
陈洁如甚至还不知道蒋介石为了得到她曾经编织了很多谎言,比如他纳姚氏根由的种种。而这一次,为了迎娶宋美龄顺利接近孔、宋家族,蒋介石也开始编造各种谎言了,“让陈洁如单独前往孔夫人家”正是这些精心编织谎言中的一个。
去孔夫人家前,蒋介石告诉陈洁如:“你必须要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意味着我更接近宋家了,我有了地位但缺少声望,因此,我要走的路线是培养与总理身边的亲人间的友谊。我要把孔宋蒋三家紧密连接起来,越来越紧密。”
单纯的陈洁如绝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将孔、宋、蒋三家紧密连接的算盘是联姻。而要实现联姻,他就得与陈洁如断绝关系。
蒋介石知道:孔夫人想通过单独会见陈洁如的方式调查蒋介石的婚姻,这是最简单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孔夫人大概想用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妹妹宋美龄吃一颗定心丸。
临出发前,蒋介石很亲热地对陈洁如说:“我们就要跨过重大成就的门槛,在我们革命事业方面和在培养友谊方面,你都必须同我站在一起,争取成功。你知道这对我何其重要。”
陈洁如听到蒋介石这话后向他保证道:“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
那场鸽子宴上,单独前往的陈洁如遭到了来自孔夫人和宋美龄的各种盘问和审视,完全不知情的她只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礼貌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
“蒋夫人,你对婚姻生活感受如何?你跟你丈夫吵过架吗?”“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他(蒋介石)第一位妻子毛夫人的情形吧!她反对你吗,故意找你麻烦吗?她对你很不客气吗?”“那第二位妻子姚夫人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你见过她吗?”“……”
陈洁如虽不知她们净挑夫妻的事盘问她的原因,但她也隐隐感觉到:她们似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她终究是个没有出过国门也没有太多阅历的女子,所以她只得任由她们无休止地盘问着。
很显然,陈洁如这趟赴约如蒋介石所料:大大地帮助了他。通过陈洁如,孔夫人已经知道:这个女人很好对付。最重要的是,她们已证实:蒋介石所说的原配和妾室的种种情况,也是真实的。
这场宴会里,自始至终蒙在鼓里的只有陈洁如一人。
当一个单纯的弱女子不小心混进了政界,而且她还凑巧是他们实现某些“紧密合作”的阻碍时,一切的结果就可想而知,没错:她会被他们所有人联合起来移除。
相比财大势大且见识阅历年龄等都明显大于陈洁如的宋美龄,从她们见面那天起,胜负就已经分了。这次会面后,孔夫人更加坚定了她对蒋宋联姻的支持态度。而宋美龄也基本确定:蒋介石承诺给她的,他都能做到。
那么,蒋介石当时承诺了宋美龄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