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因200元钱陷入婚姻危机。瑶瑶与李伟婚后育有两子,由于夫妻双方均需外出务工,两个孩子平日主要由公婆照料。不久前,李伟母亲因需购置铺盖,向儿子索要200元,李伟未与妻子商议便转账给母亲。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竟成为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瑶瑶在查看丈夫手机时发现了这笔转账记录,当即质问丈夫为何瞒着自己给钱。李伟解释称是担心告知后会引起妻子对母亲的埋怨,并反驳道:"你往娘家拿东西时,我也从未干涉。"然而瑶瑶坚持认为丈夫可能不止一次私下给钱,持续的追问和争吵后,她一气之下抛下两个孩子返回娘家,一住便是两月有余。
期间瑶瑶多次致电提出离婚,李伟对此反应冷淡:"你愿意离就离吧。"这番回应让瑶瑶倍感失望,但考虑到两个年幼的孩子,她最终寻求调解小组介入,希望能挽回这段婚姻。
当调解小组陪同瑶瑶返回婆家时,李伟态度漠然,只顾照料小儿子,见妻子前来调解便驾车离去。在调解员与李伟父母交流过程中,两位老人满腹委屈,没想到因200元引发儿子婚姻危机。李伟被劝回后坦言,每次争吵妻子都会携家中全部积蓄回娘家,对孩子不闻不问。"起初我还主动接她回来,但反复多次后,实在心灰意冷。"
瑶瑶则坚持"只有掌握家中财政才能获得安全感",但这个要求遭到李伟坚决反对。尽管调解员多方劝说,双方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从法律视角分析,此案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处分权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对于200元这样的小额支出,夫妻一方通常享有独立处分权。值得注意的是,祖父母并无法律义务照顾孙辈,他们的付出基于亲情伦理,子女本应心存感激。
关于离婚法定条件,此案情形并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任何一项离婚法定事由。若双方坚持离婚,还需妥善解决两个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及财产分割问题。
这场因200元引发的婚姻危机,表面是经济纠纷,实则暴露出夫妻间长期存在的信任缺失与沟通障碍。建立健康的家庭财务管理机制和畅通的沟通渠道,或许比纠结于具体金额更能帮助这对夫妻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