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那个医学条件并不发达的年代,鼠疫是如何消失的?100多年前没有钟南山的时代。又是谁出面,亲手消灭了这场肺鼠疫?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一一解答喜欢的点赞关注,让我们一起走进晚清时代的鼠疫真相。
一、肺鼠疫爆发
1910年的某天两位来自俄罗斯的皮毛商人突然吐血倒地而亡,原本并不清楚他们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只知道他们死相极其惨烈,身发黑,嘴里吐着大量的黑血。清政府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下令将出事客栈封锁起来。
也就是在这天之后,奇怪的事情越来越多,10月26日满洲里出现第一例病情短短几天后,整个沈阳就已经沦陷。
当地的人非常恐慌,他们只想逃离沈阳。
由于逃跑人数太多,所以得到大规模传播,很快长春也沦陷了。清政府的太医们手忙脚乱,他们对肺鼠疫病人进行研究,可研究了一个多礼拜,也没有找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当时并没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院士。所以在短短一个月内,死亡高达上万人。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恐慌。然后一个人的出现却解决了这场危难。这就是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男子叫伍连德。
伍连德虽然出生于马来西亚,但他也算一名华裔,他的祖籍是广东,所以他对中国是有一定的感情的。而恰好那个时候伍连德选择的是医学专业。
其实一开始伍连德,选择回到马来西亚的。只不过当时伍连德的家乡和中国一样饱受鸦片的摧残。他在当地也受到了人们的歧视。甚至连他的诊所都被查封,被逼无奈,他只能来到中国。可来到中国之后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马来西亚还要复杂。
二、不同寻常
晚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鸦片的滋生,原本伍来德想要在中国本本分分的开个医馆,了却一生,可没想到,他的经历注定不平凡。
当时晚清政府对这样来势汹汹的疾病根本没有办法,于是他们派出了施肇基作为防疫大臣,办理防疫事务。
可他并不会治疗肺鼠疫,于是便找了一些比较出名的医生,就这样他找到了伍连德。吴连德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跟随施肇基来到东北。
伍连德并没有选择其他地方,而是选择了哈尔滨,因为这里已经爆发了三个月的疫情,他冒着危险决定来到这里找到病毒的源头。为了更快找到解答的方法。
于是他偷偷的找到了一具日本人的尸体,然后将其解剖。
解剖后他发现那些感染病毒的人。和书里描述的土拨鼠身上的鼠疫杆菌完全一致。于是他将感染鼠疫的人们全部安排在隔离区,同时将密切接触的人进行分区隔离。比较严重的则留在医院等待医生的检查。
他按照曾经欧洲人书上描述的那样制定了一种暂时可以压制病毒的药。
然后开展了大规模的遏制感染源的行动。
他将一些病人进行隔离之后,对当地采取了消毒的措施,并且将已经死去的人们进行火化。可就是这最后一步,非常难完成。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有一句古话讲究入土为安,所以对于火化这种举措,人们自然无法接受。
可为了尽早的消灭这场灾情伍连德不得不这么做。他一边采取怀柔策略不断向当地的人宣传防范知识,一边他又将这种情况和晚清政府上报,一旦有人不愿意执行,那么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通过这样的手段,东北的鼠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阻力重重,因为在伍连德抵御鼠疫的过程中,法国人和日本人也在其中捣乱。只不过这些人都因为感染鼠疫,最终丧失生命。
其实在伍连德的抗击鼠疫的过程中,有一项举措非常重要,那就是戴口罩。
三、特殊举措
因为伍连的发现鼠疫的传播是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因此戴口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举措。于是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连夜制作了一大批特殊的口罩。
不得不说,口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病毒的传播。正是因为伍连德大刀阔斧的策略,才让这场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也看到了这个人身上的天赋。
这次抗击鼠疫的事情对中国医学界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科学的手段去治理,并不是盲目迷信。伍连德的举措,让我国的人类文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918年,伍连德自掏腰包,花了几千元建立北京中央医院。他的功绩让人感动,为了让后人记得他的付出,1924年,张作霖在哈尔滨创办了一所医学院校,校长就由伍连德担任。
可惜的是,随着二战的打响,东北局势动荡,这所医院后来也被日本人占领了。伍连德不愿意为日本人卖命,为了躲避战乱,他带着家人东奔西走,后来还是回到了马来西亚,一直到1960年。伍连德病逝,享年82岁。他对于中国人民的贡献,对中国医学界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