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的反补贴税都挡不住?”2025年欧洲车市数据一出炉就炸了锅:中国车企单月销量同比暴涨121%,1-8月累计销量达43万辆,同比增长74%,市占率从去年的2.9%飙升至4.9%,连续四个月站稳5%关口。曾经被唱衰的“关税寒冬”,反倒成了中国汽车的“练兵场”。

这场逆袭的起点,是欧盟2024年月落下的“重锤”——在原有10%基础税率上,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为期五年。当时外媒普遍预测,中国车企将集体退出欧洲市场,毕竟这样的税率足以让成本飙升近五成。但现实却给了市场一记反转:加税半年后,中国车企不仅没退场,还在电动汽车细分市场拿下11%的创纪录份额。

破局的关键,藏在灵活的产品策略里。面对纯电车型的关税压力,中国车企迅速调整阵营,插混车成了“奇兵”。2025年8月,插混车销量飙升至10406辆,占比从去年的4%暴涨到25%;油电混动车增速更惊人,同比激增190%,占比达17%。比亚迪海豹U插混版单月卖出3715辆,直接登顶欧洲最畅销中国插混车型,靠的就是“纯电续航够用、长途无焦虑”的精准定位,戳中了欧洲家庭用户的痛点。

本土化布局则彻底撕开了关税壁垒。奇瑞走了“曲线救国”的一步棋,与西班牙企业合作接手原日产工厂,以“奇瑞技术+EBRO本土品牌”模式投产,成为首个在欧洲造车的中国车企,旗下Jaecoo品牌销量同比暴涨471% 。比亚迪更直接,匈牙利独资工厂加紧建设,未来整车在欧洲生产,从根源上规避关税。小鹏和广汽则选择“轻资产突破”,通过麦格纳在奥地利的工厂进行SKD组装,把整车关税从30.7%降至10%以下,成本大减 。

.品牌矩阵的协同发力让优势更突出。销量前五的名爵、比亚迪、Jaecoo、欧萌达、零跑,霸占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名爵靠着英国百年品牌底蕴,8月卖出15627辆,HS车型成了英国市场的“香饽饽”;比亚迪增速最猛,同比暴涨230%,还挤入欧洲车企协会(ACEA)主流名单,与上汽成为仅有的两家中国车企。零跑则借力合作伙伴Stellantis的网络,1.89万欧元的T03凭借小巧灵活的特质,在巴黎、罗马等老城成了代步神器。
欧洲消费者的态度转变更具说服力。去年还有51%的欧洲买家优先考虑美国车,今年47%的人愿意选择中国汽车,反超美国车3个百分点。这背后是硬实力的支撑:中国电动车平均售价3.2万欧元,不到欧洲本土产品的一半,却搭载了更先进的电池技术和智能车机。上汽大通EV90在意大利力压福特、奔驰,成了市占率第一的纯电轻客,靠的就是“充一次电跑一天”的续航和符合欧洲标准的货厢设计,连物流巨头GLS都批量采购。
当然,这场胜利背后也藏着挑战。大众、雷诺等本土巨头正在反扑,雷诺计划2026年推出低于2万欧元的低价电动车,试图夺回市场。欧盟内部的政策博弈也未停止,法国、意大利仍倾向贸易保护,德国则更看重产业链合作。但中国车企的应对已经显现:蔚来在柏林建研发中心攻自动驾驶,领克以5.3万欧元高端车型切入北欧,零跑联合欧洲能源企业开发车网互动技术,从“卖车”向“卖生态”转型。
从1949年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到如今在汽车发源地欧洲逆势突围,中国汽车的逆袭藏着太多密码。是35%关税下的策略变通,是“三电”技术的硬核支撑,更是本土化布局的长远眼光。
如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成了欧洲安全标准参照,换电技术影响欧盟规则制定,中国车企正在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你觉得下一个在欧洲爆火的中国车会是哪个品牌?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