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贝鲁特的权力裂痕:黎巴嫩解除真主党武装背后的地缘博弈

2025 年 9 月 5 日的贝鲁特总统府内阁会议现场,一份标注 "绝密" 的军方方案在部长们手中传递。当信息部长保罗・

2025 年 9 月 5 日的贝鲁特总统府内阁会议现场,一份标注 "绝密" 的军方方案在部长们手中传递。当信息部长保罗・莫科斯念出 "解除真主党武装并收归国家管控" 的条款时,五名什叶派部长同时起身离席,座椅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划破了会议室的凝重空气。这场持续仅 47 分钟的会议,不仅暴露了黎巴嫩政府的深刻分裂,更将这个中东小国推向了地缘政治风暴的中心。真主党 —— 这个从抗以斗争中诞生的武装政治实体,与黎巴嫩国家机器之间的权力博弈,正在重塑整个地区的安全格局。

抵抗合法性的建构与解构

贝卡谷地的晨雾中,真主党战士正在检查伊朗制造的 122mm 火箭炮,炮身上 "抵抗之剑" 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个成立于 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的什叶派组织,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构建起以 "抵抗以色列占领" 为核心的合法性叙事。真主党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在 8 月的电视讲话中强调:"当以色列的坦克仍在我们的领土上,解除抵抗力量的武装就是叛国行为"。这种将武装存在与国家主权紧密绑定的论述,在黎南部什叶派聚居区获得广泛认同。

真主党的武装实力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民兵组织。据黎巴嫩军事专家巴哈・哈利勒披露,该组织拥有约 5 万名战斗人员,配备包括精确制导导弹、自杀式无人机在内的先进装备,其火箭弹库存超过 15 万枚,火力覆盖以色列全境。相比之下,黎巴嫩政府军总兵力仅 8 万人,且装备老化、后勤匮乏 ——8 月 9 日政府军突袭真主党军火库时,因触发简易爆炸装置导致 6 名士兵死亡,暴露出双方战斗力的巨大差距。这种实力失衡使得 "解除武装" 从一开始就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

伊朗的持续支持是真主党维持武装的关键支柱。8 月 14 日,真主党领导人卡西姆在贝鲁特会见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双方重申 "兄弟般的战略协作"。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武器供应上,更深入到军事培训、情报共享等层面。伊朗通过真主党在阿拉伯世界构建 "抵抗轴心",而真主党则借助伊朗支持获得超越黎巴嫩国家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形成了 "国家中的国家" 特殊形态。正如黎巴嫩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阿德南・布尔吉所言,解除真主党武装本质上是 "试图切断伊朗伸向地中海的战略臂膀"。

外部压力的传导机制

华盛顿的外交电报与贝鲁特的内阁决议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时间差。6 月中旬,美国特使汤姆・巴拉克向黎巴嫩政府递交方案,明确要求 "年底前完全解除真主党武装",作为交换,美方承诺牵头筹集重建资金并推动以色列撤军。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策略,精准击中了黎巴嫩经济濒临崩溃的软肋 —— 这个国家正遭受着 1943 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外汇储备枯竭,80% 人口陷入贫困。

以色列的呼应式表态构成了压力闭环。8 月 25 日,以色列总理府发表声明称,若黎巴嫩军方执行解除武装计划,以方将 "分阶段减少黎境内军事存在"。但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停火协议签署后的十个月里,以色列仍以 "打击真主党目标" 为由实施了超过 200 次空袭。这种言行不一的策略,既向黎巴嫩政府施压,又为真主党提供了 "以色列威胁未除" 的抗辩理由。在黎南部边境村庄,村民们调侃道:"美国人送来的重建资金承诺,还不如以色列的空袭警报来得频繁。"

法国驻军的行动成为意外变量。8 月 8 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中的法军成功突袭真主党军火库,缴获多门火箭炮。这次行动被黎巴嫩政府视为外部支持的象征,但真主党随即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法军士兵的行踪视频,暗示具备反制能力。更具争议的是,有消息称以色列摩萨德正协调叙利亚 HTS 武装 "配合黎巴嫩政府军进攻真主党",这种引入极端组织干预内政的做法,引发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担忧。外部势力的无序介入,使得本已复杂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无解的三重悖论

宪政层面的合法性困境首当其冲。黎巴嫩 1989 年《塔伊夫协议》规定 "所有武器必须收归国家所有",但该协议同时承认 "抵抗以色列占领的权利"。这种表述上的模糊性,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真主党援引协议后半段主张武装合法性,政府则依据前半段要求解除武装。在贝鲁特大学的法学课堂上,教授们用这个案例讲解 "宪法解释的政治化"—— 当国家无法履行保护公民的基本职能时,武装组织的存在是否获得了事实合法性?

实力对比的现实悖论同样棘手。黎巴嫩政府军的装备水平仅能满足日常治安需求,却要面对中东地区最具战斗力的非国家武装。一位不愿具名的黎军军官透露:"我们连足够的防弹衣都配不齐,却被要求去收缴导弹发射车。" 国际社会承诺的军事援助大多停留在纸面上,美国提供的 6000 万美元援助中,七成被限定用于 "反恐培训" 而非常规战力建设。这种不对称的实力格局,使得政府方案不得不加入 "根据现有能力推进" 的模糊表述,为执行不力预留退路。

地区安全的连锁悖论最为危险。真主党武装在 2023 年巴以冲突中发射超过 4000 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北部,有效牵制了以军兵力。这种 "战略威慑" 功能让许多阿拉伯国家既警惕又依赖 —— 沙特等国私下支持削弱真主党,却又在公开场合赞扬其 "抗以壮举"。解除武装可能导致的安全真空,将使黎巴嫩重新成为地区势力角逐的舞台。正如阿联酋《国民报》指出的,"没有真主党的黎巴嫩,可能比有真主党的黎巴嫩更危险"。

夜幕下的贝鲁特街头,政府军装甲车与真主党巡逻队在不同街区各自警戒。内阁会议散会后散落的文件副本,与真主党连夜印制的 "抵抗必胜" 传单在风中交织。这场始于会议室的权力斗争,正在演变为关乎国家未来的生存考验。当黎巴嫩人在社交媒体上争论 "谁有权代表国家使用武力" 时,他们或许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被地区博弈的大手所书写。解除真主党武装的尝试,无论成败,都将在中东地缘政治的棋盘上留下深刻印记。

评论列表

用户74xxx08
用户74xxx08 5
2025-09-16 07:44
任何支持恐怖主义的行为都应该被和恐怖主义一起被彻底消灭。
岁寒三友-洺
岁寒三友-洺 4
2025-09-15 22:31
美国说,放下武器。我保护你。小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