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政策指引下,普职融合已从理念倡导迈向实践落地。未来建设一批综合性高中,不仅是破解教育焦虑的关键举措,更是构建多元成才通道、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策引领,构建融合新格局近年来,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均明确要求“探索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已率先试点,通过综合高中实现学籍互转、课程互通、资源共享。例如,隆回县依托优质中职学校建设综合高中,既缓解了普高学位紧张问题,又为职教学生开辟了升学新路径。
模式创新,打破教育二元壁垒综合性高中的核心在于“双轨并行、动态选择”。学生入学时注册普高或职高学籍,高一阶段通过职业体验课、生涯规划课程明确方向,高二起可按成绩、兴趣选择学术型、应用型或特长型发展通道。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中通过“至精·333”融合课程体系,开设480余门课程,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设计等职业课程,91名学生从职高学籍转入普高班,86名学生反向选择职教路径,真正实现了“进可攻退可守”。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需求综合性高中的建设需紧扣区域产业布局。贵州关岭综合性高中对接轻工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开设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联合企业开设订单班,近三年职高班高职升学率达92%,就业对口率超95%。这种“职普精、职高强”的体系,既为学生提供了技能与升学的双重保障,也为地方产业输送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互通,打造双师型队伍综合性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融合创新。成都、德阳等地通过校际交流、自主培养等方式,锻造了一支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例如,天府新区综合高中要求普高教师为应用发展型学生开设选修课,中职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设计,推动教师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型。
未来展望,构建多元成才立交桥综合性高中的建设,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它打破了“非普即职”的固有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机会。未来,随着更多综合性高中的落地,将形成“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教育生态,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普职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综合性高中的建设正当时。让我们以改革之笔,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为每一个学生搭建通往未来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