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的香气,正从上海街头巷尾飘出,编织着现代都市生活的日常图景。
走在上海街头,你会发现咖啡店已经无处不在。在永康路,短短500米的街道上密集分布着15家咖啡馆,仿佛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一个新的咖啡香源头。
说实话,我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点咖啡。我们办公室10个人,8个都在喝。上周公司咖啡机坏了,整个上午大家都像丢了魂一样。
咖啡成了“续命水”“早上不喝一杯,一整天都感觉少点啥。”这是我同事小张的原话。他们小区门口今年一口气开了三家咖啡馆,现在他每天通勤路上都要顺手带一杯。
数据显示,上海人平均每天要喝掉200万杯咖啡!难怪有人说,上海人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咖啡因。
我算了一笔账:一杯拿铁25元,一天一杯,一个月就是750元,比我的交通费还贵。但该买还是得买,毕竟咖啡是上班族的续命神器。
咖啡馆为啥越开越多?说白了,就是因为咱们太爱买了!
朋友见面约咖啡馆,谈工作去咖啡馆,一个人发呆也去咖啡馆。现在连我妈都知道,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找个地方喝杯咖啡聊聊?”
开咖啡馆的老板们也精明着呢。你买咖啡,他们顺便卖你面包、蛋糕,有的还搞起会员卡、充值优惠。我家楼下那家咖啡馆,充500送100,我二话不说就办了卡。
便宜的和贵的,你选哪个?现在咖啡馆也分两派:一边是瑞幸、库迪这种便宜的,一杯美式才9块9;另一边是装修精致的独立咖啡馆,一杯手冲要卖四五十。
我这种打工人,平时喝瑞幸,见客户时才去星巴克。不过说实话,再贵的咖啡,最后不都是提神嘛!
咖啡的花样越来越多了
现在的咖啡,早就不是简单的美式、拿铁了。啥橙子美式、椰子拿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出来。
我上周尝了杯“花椒美式”,那味道,一言难尽...不过年轻人就爱吃这一套,拍照发朋友圈,妥妥的点赞神器。
说到底,我们买的不是咖啡仔细想想,咱们真的只是需要咖啡因吗?
好像不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感觉——早上手握咖啡走进办公室的仪式感,和朋友在咖啡馆聊天的放松感,或者单纯就是想给自己花点小钱的快乐。
就像我那个每个月在咖啡上花一千多的朋友说的:“我就愿意为这点小确幸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