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途集团(NYSE:GOTU,以下简称“高途”)于2025年11月26日发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整体上看,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0.7%。同时,经调整经营亏损与经调整净亏损分别同比收窄64.6%和69.9%。
在过去几年,教育行业经历了监管重塑、供给侧出清和运营模式重构,这个行业的市场估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如今,投资者评价一家教育公司是否“值得重新定价”,看重的已不仅是规模或增速,而是结构性质量——用户生命周期是否可持续、组织效能是否形成可复制、经营效率是否能在增长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而高途这一季度的表现,也进一步向资本市场证明了它在这些方面所积累的能力。
市场和机构层面也对高途的业绩表现及未来潜力表达了态度。交银国际近日发布最新研报,维持对在线教育公司高途的“买入”评级,并重申5.2美元的目标股价。
生命周期经营显成效:收入结构性增长,递延收入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高途的收入在该季度延续了前两个季度的两位数的高增速,而从2025财年前三季度累计数据来看,该公司已实现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41.0%。
要知道教育行业有相对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运营节奏和资源投入需要围绕用户学习需求的周期性做相应安排。从单位经济效益模型(Unit Economics)来看,其收入与成本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如招生季节和课程交付时期的分离,这会导致不同季度的财务表现出现波动。
因此,观察一家教育企业的健康程度,不能只看单季报表,而应该从全年结构和周期内的同比变化判断其增长质量。高途前三季度的收入数据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信号——它并不是因为某个招生季的短期放量,而是在行业固有季节性节奏之内稳定抬升,收入曲线整体上移。
但如今,仅靠增长已经很难让资本市场认可,投资者对教育公司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如果说早期教育公司依靠投放驱动规模,那么现在它们已经进入“用户生命周期(LTV)经营”阶段——看教育公司不是看它今年能卖多少课,而是它能不能陪用户走更长的路径。
在高途的这份财报中,有一个颇为关键的数据,报告期内该公司递延收入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23.2%。
在教育行业,这组数据的含义非常直接:用户已经为未来课程付费。它比单季收入更能反映一个公司的确定性,是消费周期更长、用户粘性更高和课程履约能力更稳定的信号。
通常,递延收入的提升可能来自两个因素,付费用户数增加以及续课率提升。从财报中数据也可以看到,它并没有依靠增加市场投入来换取增长,而是通过业务结构、教学质量和经营效率拉动,提高了用户生命周期的长度。
在此次财报中,高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提到了三个方向——建设好老师供应链、加速AI在教学与运营全流程的落地,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从商业本质上看,这些投入都是围绕一个目的:提高用户的长期留存价值。
对于教育企业来说,用户生命周期的本质是“价值交换”——用户对学习效果越有信心,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而高途这次的财务数据正在说明其生命周期经营已成效斐然。
组织效能提升:经营费用下降,获客效率提升
从经营方面来看,该季度高途经营费用同比下降3.7%,占收比显著收窄27.6个百分点;市场费用同比下降1.4%,获客ROI提升12.8%;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占收入比同步下降9.6个百分点;此外,经营净现金流出同比收窄近5416万元。这些数据意味着,高途经营杠杆的释放开始呈现稳定趋势。
经营杠杆最为重要的调节因素事实上是一家公司的组织效能。
教育企业的三项核心成本——教师人力、市场获客、教学运营——都具有一定刚性,行业普遍难以通过简单的人力收缩实现大幅效率提升。尤其在持续投入好老师供应链和业务扩张的情况下,高途仍能实现经营费用占收比的较大下降,说明改善来自于组织效能的提升。
高途集团CFO沈楠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也进一步表示,“本季度,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整体运营效率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体现出我们前期在资源配置优化、成本结构打磨及AI赋能业务流程上的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经营表现中的结构收益。”
这种结构性收益也给投资者透露一个信号,如今高途的组织效能提升已不再是短期优化,而是进入可持续的结构化改善周期,因此现金流改善、经营费用占比下降和获客效率提升三者才得以同时发生。
高途也表示,提出“All with AI, Always AI(AI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核心战略后,公司正在以AI赋能推进创新与效率提升,继续深化AI与业务的融合。在团队成熟度提升和AI赋能流量运营的双重驱动下,获客人效同比提升近20%,为业务的稳健增长提供了更强支撑。
经营质量提升,引领未来成长的稳健路径
用户生命周期延长,推动了高途收入结构性增长;组织效能提升,进一步带动了整体经营效率,其最终结果便是盈利能力与经营质量的改善。本季度,高途的盈利曲线拐点信号明显,其毛利润同比提升34.0%,至约10.4亿元,毛利率为66.1%;此外,经调整净亏损率大幅提升29.1个百分点。
经营质量决定着高途未来的成长路径,而此次财报中的其他指标也向资本市场透露出这家公司今后的增长潜力与确定性。
具体来看,不仅盈利水准逐渐修复,该公司的现金流也处于健康状况。截至2025年9月30日,高途的现金及等价物、受限资金与短长期投资合计超过30.4亿元,展现出较为稳健的资金状况。
教育行业天然具有固定成本高、需要长期投入的特征,且成本季节性波动也会对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充足现金不仅能提升该公司抗风险性,也为高途在AI教学体系、师资供应链建设、品牌建设等关键投入提供了持续保障。
对投资者而言,现金流能力还意味着公司具备不错的财务弹性,可以在维持盈利路径的同时,继续夯实产品力与组织竞争力,巩固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高途在财报中透露了已启动新回购计划,在未来三年回购至多1亿美元价值的股票。
事实上,虽然回购本身不决定长期价值,但回购背后的判断却给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管理层认为未来现金流折现模型的结果明显高于当前市值。从投资逻辑看,这通常出现在企业内部对未来几年的经营可见性足够高时。
此外,虽然高途对于第四季度的收入指引增速将回落至17.2–18.7%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增长动力减弱。相反,它反映出一家教育公司从规模扩张期进入质量经营期的路径——降低投放强度,提高用户生命周期长度,把组织能力与增长节奏重新匹配。
沈楠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增长策略上,高途始终以单位经济模型的健康性为前提,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设定不同的经营目标。这些策略的本质是要求每一项投入必须能够带来可验证的回报,无论体现在利润、经营韧性还是用户长期价值。
“我们希望组织能力在质量积累中成长,用经营效率而不是速度,决定增长节奏与空间。”她说。
中国教育行业在经历监管矫正与市场周期之后,已经进入以产品力、教学效果与组织效率为主导的竞争阶段。高途第三季度财报里突出的三个方面——生命周期、组织效能和经营质量——事实上就是一种整体结构化向好的信号。未来能否让这三条曲线持续向上,将决定这家公司是否有能力进入市场估值的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