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打工人的通勤 “稳音”:aune AC55 耳挂,比平头塞省心,比大耳轻便

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赶公交、追着打卡时间跑的打工人,音乐是我路上唯一的“充电站”,所以对随身耳机的 “实用性” 要求,早

作为一个每天挤地铁、赶公交、追着打卡时间跑的打工人,音乐是我路上唯一的 “充电站”,所以对随身耳机的 “实用性” 要求,早超过了对 “参数多极致” 的追求 —— 过去这些年试了不少款,从当年火遍街的森海MX500,到后来口碑很好的Final E3000,它们的听感确实没话说,通透得像把小音箱贴在耳边,但 “一动就掉” 的毛病,真的快把我逼疯。

早高峰地铁里,后面人推一把,耳机 “啪嗒” 就掉地上;赶公交时跑两步,刚塞好的耳机直接滑进衣领;甚至低头捡个钥匙,耳机都能顺着耳廓溜出去 —— 每次手忙脚乱去捞,手里的早餐能洒半袋,公文包拉链还得重新拉,原本想靠音乐放松的心情,全被捡耳机的烦躁冲没了,连常听的那几首歌,都跟着变了味。

后来为了 “稳”,我转向了耳挂式耳机。初中那会,班里一半同学都戴铁三角的基础款耳挂,课间听周杰伦的《七里香》能凑成小合唱;工作后想找款HiFi级的,翻遍论坛发现几乎只有铁三角ATH-EM7X一个选项——这款耳机的佩戴确实比平头塞稳,但戴久了总觉得耳挂处有点“夹”,夏天通勤半小时,耳廓和耳挂接触的地方就会闷出汗,而且低频总有点“飘”,听赵鹏的低音时,总像隔着一层纱,少了点扎实的质感。所以去年年底看到aune要推出AC55这款HiFi级耳挂时,我几乎是立刻加入了“蹲首发”的队伍——毕竟我平时玩HiFi设备也算有些经验,从便携到居家的搭配都试过,对设备的听感适配还算敏感,也很期待AC55能在“稳”和“音质”里找到平衡。

一、开箱:细节里藏着 “通勤友好”的巧思

收到 AC55 的那天,我特意提前半小时下班回家拆箱——包装盒是aune一贯的简约风格,黑色盒子上印着银色的“AC55”字样,打开后,耳机、线材、配件被分成三个小格子摆放,不会像有些品牌那样乱糟糟堆在一起。最让我惊喜的是便携收纳袋,不是那种薄得一撕就破的无纺布,而是厚实的尼龙材质,表面还有细密的纹路,摸着手感很扎实,通勤时塞进背包里,不用担心耳机被钥匙、充电宝刮花,连出差带欧尼士XP1时,也能一起装进去,省了不少空间。

拿出耳机的第一感觉是 “轻,但不飘”——单只35g的重量,比我之前的ATH-EM7X轻了差不多10g,拿在手里像一片薄金属,却没有廉价的塑料感。耳挂部分是半记忆合金材质,用手指轻轻掰了一下,能感觉到有韧性但不生硬,按照自己的耳廓弧度调整时,它会慢慢“记住”形状,不会像塑料耳挂那样要么掰不动、要么一掰就变形。我平时戴的是细框近视镜,之前戴耳挂时,镜腿总跟耳挂“打架”,要么压得耳朵疼,要么耳挂被顶得松松垮垮,而AC55的耳挂弧度刚好避开了镜腿的位置,调整好后,耳机稳稳地挂在耳廓上,摇头、低头时都纹丝不动,连赶地铁时小跑两步都没晃过。

配件里的线材也值得说一句 ——标配的是高纯度无氧铜Litz编织线,比我之前见过的普通编织线更柔软,捏在手里不会像“钢丝”一样硬邦邦的,而且线身有一定的抗缠绕性,早上急着出门接HIFIMAN HM901R时,不用花五分钟解结。可换插头是3.5mm单端和4.4mm平衡两种,插头部分是金属材质,插在HM901R或欧尼士XP1上时,插拔都很顺畅,没有松垮的晃动感,细节做工比同价位的耳挂精致不少,甚至比我之前买的某款千元入耳的线材质感还好。

二、试听:通勤、出差、居家,不同设备里的 “耐听感”

我特意按自己常用的场景测试 AC55:通勤时接HIFIMAN HM901R(当作小尾巴用),出差时搭欧尼士XP1,居家时连乾龙盛QA390MOD+HO1,毕竟对HiFi玩家来说,同一副耳机在不同设备上的表现,才更能看出它的适配性。

1. 通勤搭配:HIFIMAN HM901R加持的“不费力好声”

每天早上 8 点,我会在地铁口买一杯热美式,然后把AC55接在HIFIMAN HM901R上——这款设备的推力和解析力一直很对我胃口,当作小尾巴用既便携,又比普通小尾巴多了份HiFi味。第一首试的是蔡琴的《机遇》,这首曲子我听了不下50遍,对人声的细节很敏感。AC55的人声出来时,我第一反应是“舒服”:不是那种刻意提亮的“通透”,也不是闷在里面的“浑浊”,而是像蔡琴就坐在对面的座位上唱歌,她的换气声、嘴唇轻碰麦克风的细微声响都能听清,伴奏的钢琴音色温润,不会盖过人声,两者的分离度比我预期的好太多。之前用ATH-EM7X接HM901R听这首歌时,总觉得人声有点“飘”,像隔着一层薄雾,而AC55的人声更“贴耳”,却不压迫,连地铁里的报站声都不会完全盖过音乐,通勤时听着特别放松。

接着试了赵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曲子的低频是关键 ——之前用平头塞接HM901R听,低频几乎是“透明”的,bass的下潜根本抓不住;用EM7X听,低频又有点“散”,像敲在棉花上,没力气。但AC55的低频让我意外:bass的每一次下潜都有清晰的“落点”,不会轰头,也不会飘在表面,比如曲子里第1分20秒的bass音,能感觉到它往下沉了一下,然后慢慢回弹,弹性很足。后来查参数才知道,这是40mm生物纤维复合振膜+超弹性长冲程折环的功劳——虽然作为耳挂,它的低频下潜肯定比不过我接QA390MOD时的大耳,但在“通勤场景”里,HM901R+AC55的组合,已经把“够用且耐听”的低频表现得很到位了。

2. 出差搭配:欧尼士XP1带来的“便携细腻感”

上个月去外地出差,我把 AC55 和欧尼士XP1一起塞进了背包——这款便携解码的优势是小巧,而且调音偏细腻,很适合在酒店或高铁上听轻音乐。晚上在酒店里,我用欧尼士XP1推AC55听《菊次郎的夏天》(钢琴版),钢琴的音色特别干净,每个琴键的敲击声都有清晰的“颗粒感”,不会像有些耳机那样混在一起,连琴槌回弹的细微杂音都能捕捉到。之前出差带EM7X时,总觉得高频有点“刺”,但AC55在欧尼士XP1的加持下,高频很顺滑,尤其是钢琴的泛音,绵长又不刺耳,睡前听半小时特别解压。而且欧尼士XP1本身很轻,加上AC55的35g重量,挂在耳朵上听一下午,脖子也不会酸,比带大耳出差轻松太多。

3. 居家搭配:乾龙盛QA390MOD+HO1的“场景化惊喜”

晚上在家时,我会把 AC55 接在乾龙盛QA390MOD+HO1上——这套组合的推力和解析力是我目前居家设备里的主力,推大耳都游刃有余,用来试耳挂,更能看出AC55的上限。用电脑里的FOOBAR 2000播放无损格式的《卡门序曲》,这首曲子里乐器多,声场和解析力很容易“露怯”。按下播放键的瞬间,我明显感觉到AC55的声场“打开了”:小提琴的声音在左侧,音色细腻不刺耳,连琴弦振动的泛音都能抓住;大提琴在右侧,低频的厚度比接HM901R或XP1时更明显,却不浑浊;铜管乐器在中间偏后的位置,声音明亮却不尖锐,和其他乐器的层次感很清晰。之前总觉得耳挂是“妥协款”,声场肯定比不上大耳,但AC55在QA390MOD+HO1的加持下,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它的声场不是那种“宏大开阔”的类型,而是“规整有序”的,像在小型音乐厅的后排听现场,每个乐器的位置都很明确,不会乱成一团。

我还试了换 4.4mm 平衡插头接QA390MOD——毕竟很多烧友买可换线耳机,就是为了折腾不同插头的听感。换完之后再听《卡门序曲》,最明显的变化不仅是声场纵深更突出,乐器的细节表现力也细腻了不少:比如小提琴的泛音比之前更绵长,高把位的音色少了一丝毛躁感;铜管乐器的金属质感更清晰,却不会显得刺耳;就连大提琴低频的线条感都更分明,每一次拉奏的尾音都能稳稳接住,不会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混在一起。对喜欢折腾的烧友来说,这种“可调节”的听感,确实增加了耳机的可玩性,不用换耳机,单靠换设备、换插头就能解锁不同的听感细节。

三、那些 “场景限定”的小细节:真实体验里的小遗憾

当然,没有完美的耳机,AC55 也有一些“场景限定”的小不足——比如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环境音太大时,即使接HM901R,也会稍微影响音质的信噪比。有一次我听《晴天》,地铁进站时的轰鸣声盖过了部分吉他伴奏,不过好在AC55的灵敏度有112dB,把HM901R的音量稍微调大一点,就能听清细节,而且不会像有些耳机那样,音量一大就刺耳。

另外,换线时如果是新手,可能需要多试两次才能找准 0.78 插针的方向——AC55的插针没有凹槽标记,第一次接QA390MOD时,我对着耳机插了两次才插对。不过对老烧来说,这点小麻烦不算什么,毕竟摸熟了之后,几秒钟就能换好;而且aune的插针做工很扎实,插拔时不会有“松垮”的感觉,不用担心长期用下来接触不良。

还有一点是开放式耳挂的 “通病”:在大风天户外使用时,风噪会比入耳式明显。上周六我戴着AC55接HM901R去公园跑步,风大的时候,耳机里会有“呼呼”的杂音,不过好在我跑步时主要听节奏感强的流行乐,风噪对整体听感的影响不算大;而且开放式设计有个好处——能听到周围的环境音,比如过马路时能听到汽车鸣笛声,比入耳式更安全。

四、总结:一款 “懂HiFi玩家场景”的通勤耳挂

用了 AC55 快一个月,它已经成了我通勤、出差时的“固定搭档”——不用再担心耳机掉下来,不用再忍受长时间佩戴的闷热和压迫,更不用在“稳”和“音质”之间做妥协。对我来说,AC55最难得的地方,不是它的参数多亮眼,而是它在不同设备上的“适配性”:接HM901R能满足通勤的便捷与听感,搭欧尼士XP1适合出差的细腻需求,连乾龙盛QA390MOD+HO1这样的高端设备都能接住,不会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半记忆合金耳挂、Litz编织线这些细节,处处透着“为用户着想”的巧思。

如果说之前的铁三角 ATH-EM7X 是“HiFi耳挂的独苗”,那AC55就是“把HiFi耳挂做精”的选手——它没有执着于和大耳比极致的低频下潜或声场,而是在“耳挂”这个形态里,把“佩戴自由”“设备适配”和“听感舒适”做到了平衡。对像我这样常通勤、爱出差,又离不开HiFi设备的人来说,AC55真的是一款“日常能用、长期爱用”的耳机。

现在每天早上,我戴上 AC55 接HM901R,听着喜欢的音乐挤地铁;出差时把它和欧尼士XP1一起塞进包里,在酒店里放松;在家偶尔也会接QA390MOD听听古典——这种“不用迁就设备、不用妥协听感”的体验,大概就是我一直想要的HiFi “幸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