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剑英
1950年,毛主席从苏联发回电报:海南岛作战计划推迟。谁料,韩先楚一意孤行要攻打
1950年,毛主席从苏联发回电报:海南岛作战计划推迟。谁料,韩先楚一意孤行要攻打海南岛,三番五次发紧急电报,更想不到,就是他的坚持,让我们今天可以随时去海南旅游。韩先楚出生在1913年的湖北红安,那地方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家里没啥钱,早早出去放牛帮人干活。十二三岁学了编竹器的手艺,勉强混口饭吃。后来到武汉码头扛包,背着重货来回跑,手上全是老茧。1927年黄麻起义闹起来,他跟着当地农民协会干活,帮着守村子挡地主。次年加入反帝同盟,分传单贴标语,鼓动大家反抗。1930年他参加孝感游击队,入了党,从底层士兵干起,在黄陂孝感山里打游击,设伏抓敌军小队。1931年他当上独立营排长,在罗山搞游击,夜里爬着摸敌营扔手榴弹。1933年进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从排长升营长。长征从河南罗山出发,在桐柏山冲国民党封锁,掩护主力过河。独树镇打仗,他指挥营队雪地挖壕守阵地,用机枪打退三个团。葛牌镇负伤还指挥,调整火力点帮领导脱险。到了陕北,参加劳山直罗镇战役,摧毁敌碉堡。抗日时期,他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平型关设伏堵日军车队,冲下去刺杀敌兵。1938年当六八九团团长,长乐村白刃战守阵地。1940年任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指挥邯长公路破击,炸桥截军火。解放战争,他率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鞍海战役侧翼包抄,塔山阻击筑工事反击国民党。平津后南下衡宝,在山里包围敌主力缴装备。从战士到副司令员兼军长,他一步步积累经验。韩先楚的成长轨迹就是从穷小子到高级将领的过程。他经历的那些战役,让他学会了怎么在复杂环境下打胜仗。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一场场下来,他的指挥能力越来越强。尤其在东北和华中,他带的部队总能抓住机会,转败为胜。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在海南岛的决策打下基础,让他敢在关键时候站出来。1949年底,韩先楚带四十军到雷州半岛,准备解放海南。他组织部队练海上技能,熟悉风浪,修船加固。士兵每天操练划船射击,适应渡海环境。同年十月,三野在金门登步岛渡海失利,损失大。毛主席从苏联电报指示,需等登陆艇,战役推迟。二月,叶剑英开会传达,延到六月,要各级告诉战士。韩先楚回营地后,继续让部队训练,没传达推迟。他算着四月风向好,拖下去敌军有准备。他发第一封电报给四野,称部队能渡海,请战。没回音。司令部叶剑英邓华都同意延期。三月三十一日,以四十军党委名再发电报,说条件成熟。还是没人理。四月七日,他自己署名发给十五兵团四野军委,提四十军可单独主力渡海,甚至越级上报。这些电报打动林彪,林彪说服毛主席。四月十日,军委下令十五兵团渡海。准备中,韩先楚挑首批指挥员,干部回避,他宣布自己第一个报名,其他人跟上。四月十六日,战役启动,四十军六个团乘四百艘木帆船出发。登陆后在滩头压制敌火,推进内陆。澄迈美亭黄竹打仗,包抄摧毁敌堡垒。士兵翻丘陵追敌。在渡海前,韩先楚组织先锋营和加强连先行登陆,建立桥头堡。这些小部队用木船偷渡,避开敌舰,抢占滩头,为主力铺路。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协同,四十军主攻北岸,四十三军南岸。敌军有飞机军舰,但解放军用帆船灵活机动,避开炮火。战役中,十五兵团邓华统一指挥,韩先楚执行具体战术调整,确保部队协调。主力渡海那天,海面风浪大,船队分散前进。四十军登陆临高角后,迅速展开,摧毁敌防御。推进到琼山,围歼残敌。整个过程,解放军损失小,敌军溃散。五月一日,全岛解放。这场战役证明了用木船也能打赢渡海战,韩先楚的坚持起了关键作用。海南岛解放后,巩固了南大门。六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七舰队进台湾海峡。抗美援朝,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指挥四十军在温井设伏,拦头截尾歼南朝鲜师。第二战役德川攻击,摧毁敌阵地。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渡河扑议政府,进入汉城占市区。一月四日志愿军进汉城,他指挥部队设哨巡逻。汉江南岸守二十三天,抵敌进攻。第五次战役,突敌纵深切补给,缴装备。战役后,回国任中南军区参谋长,后调福州军区司令。毛主席指定他去福州,他服从上任。组织海防演练,加强战备。韩先楚的军事生涯从底层起步,到指挥大兵团。他参与的战役多是关键转折点。晚年在北京,有人问心得,他说让对手不知实力。1986年十月三日病逝,享年七十三。骨灰放红安烈士陵园。他的事迹激励后人,体现坚持和智慧。海南岛战役的意义不只解放土地,还开了渡海作战先河。韩先楚的角色是推动者,但整个胜利是集体努力。十五兵团其他领导如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也贡献大。他们统一指挥,避免混乱。战役中,先锋部队的偷渡很重要,分散敌注意,为主力创造机会。
1976年10月的一天,在怀仁堂中,叶剑英叫汪东兴坐下,汪却始终不肯坐,叶帅点头
1976年10月的一天,在怀仁堂中,叶剑英叫汪东兴坐下,汪却始终不肯坐,叶帅点头:你是要“埋伏”哟!话说回来,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出,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沉痛。人们还在哀悼中,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动作了。他们在治丧会议上先发难,矛头直指邓小平,紧接着四处拉拢人手,搞小会讨论下一步计划。这让局势一下子复杂起来,叶剑英他们看在眼里,明白不能再拖。为了国家稳定,得赶紧想办法。叶剑英找汪东兴谈了谈,先聊治丧的事,顺势切入眼下形势。汪东兴这些天在中南海值班,也留意到那些动静。他自己之前还被攻击过,说成特务,差点调离主席身边,多亏主席了解他,才稳住位置。现在两人一聊,汪东兴想起主席生前在政治局会上提过的陈平和周勃平诸吕之乱的故事,那意思很清楚,得早做准备。叶剑英这人,从小在广东梅县长大,家里做生意的,1897年出生,原名叫叶宜伟。早年读东山中学,1917年进云南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就投身军旅。1924年到黄埔军校当教授部副主任,帮着训练学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起就一心扑在革命上。北伐时他指挥部队打下不少要塞,抗日时到延安管军事,还组织后方生产自给自足。解放战争里领华南战役,1949年带队解放广州。1955年授元帅衔,当上军委副主席。到1976年,他已经是老将了,经验丰富,关键时候总能稳住大局。叶剑英这辈子走南闯北,见过太多风浪,这次事件里他起带头作用,帮着定方案,抓时机。汪东兴呢,1916年出生在江西弋阳农家,家里穷,从小干农活。1929年参加土地革命,1932年入党,还加入红军。长征时他管通信,扛着设备过雪山草地。抗日在延安干警卫,解放后进中南海负责领导安全。50年代升中央警卫局局长,长期护着毛泽东。70年代初当中央办公厅主任,管协调事务。汪东兴这人办事细致,忠诚可靠,主席在世时对他信任有加。事件前他受过攻击,但挺过来了,这次行动他担大头,负责具体部署,从检查场地到挑人手,都亲力亲为。9月12日那次见面后,叶剑英给汪东兴点时间考虑。几天过去,汪东兴主动约叶剑英到办公室,说下定决心了。两人一拍即合,汪东兴接下重任,制定行动方案。他花了不少工夫,考虑周全,向叶剑英汇报后方案通过。10月4日,汪东兴带队去地下隔离点检查设施和器具,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天又去怀仁堂周边转悠,查大门、出入口、停车场,还布置武器、车辆、通信和后勤。考虑到变数,他们备了几套应急预案。从8341部队挑精锐干部,组行动小组。华国锋和吴德联系北京卫戍区,明确配合分工。这样一步步铺开,准备工作扎实。行动那天是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名义上开会,其实是隔离审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华国锋、叶剑英坐镇怀仁堂,汪东兴带8341部队成员早早到位。厅里桌椅撤了,只剩屏风和沙发。叶剑英叫汪东兴坐,汪推说不是常委,有事,叶剑英点破他要埋伏。汪东兴带人藏屏风后,等人到齐就动手。整个抓捕过程快准狠,几小时内搞定。主要目标控制住,叶剑英他们宣布中央决定。接着各路人马行动,抓相关人员,全送隔离点。北京卫戍区配合默契,没出岔子。这次行动干净利落,避免了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