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扎波罗热
俄罗斯和乌克兰消息?11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红军城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俄罗斯和乌克兰消息?11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红军城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击退了乌军从西北方向发起的多次攻击,并声称已控制扎波罗热地区的扎季什耶定居点,这场围绕红军城的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俄方表示乌军两个旅的突围行动再次失败,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乌克兰方面则通报过去一天前线发生191次战斗,在库尔斯克、库皮扬斯克等多个方向击退了俄军进攻,双方都宣称摧毁对方大量军事装备,战况陷入胶着。两边说的都挺热闹,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战场通报从来都是“各说各的理”,没谁会把自家吃亏的事儿往外抖。所谓的“胜利”更像给自己打气,实际都是拼人命的消耗战,红军城这地方早成了吞人的“绞肉机”,每寸土地都浸着血。红军城能让双方死磕到底,根本不是因为城大,而是它的地理位置太关键。这是乌军东线的后勤枢纽,40%的弹药、60%的物资都得从这过,等于乌军的“供血泵”。俄军要是拿下来,乌军前线就得断供,第聂伯罗也得直接暴露在兵锋下。伤亡数字早就看得人头皮发麻。俄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乌军已损失超170万官兵,美军方评估双方总减员都逼近百万。2025年上半年俄军平均每天1200多人退出战斗,乌军每天也得丢300人,这哪是打仗,分明是在熬谁先扛不住。装备消耗更是填不满的窟窿。俄军坦克月损失超90辆,产能却跟不上60辆的月产量,只能把坦克当远程火炮用。乌军也好不到哪去,全靠西方援助续命,每天打掉6000发炮弹,库存撑不了九周。西方援助看着热闹,实则都是“精打细算”。丹麦刚给的8.3亿欧元军援,钱竟是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利息;德国1.5亿欧元援助,全用来买美国武器,欧洲自己还得靠美国供应链。这些钱缓解燃眉之急都难,更别说扭转战局。现在的战术早就没了当初的大规模冲锋,全是磨人的拉锯。乌军靠无人机侦察、海马斯点射,能躲就不近身;俄军步兵填缺口,坦克打了就跑。双方都在用人命换时间,拼的不是战术多高明,是谁的资源先耗光。可怜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红军城战前七万人口,如今在炮火中只剩断壁残垣。不管哪方赢,家园没了、亲人没了,这些伤痛可不是一句“胜利”能抹平的。战争持续三年多,早就没了赢家,只剩无尽的消耗。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老照片 1976年乌克兰扎波罗热 以工业闻名的城市
1976年,夜色下的乌克兰城市扎波罗热,灯光璀璨。1976年的扎波罗热,是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东南部一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这一年,扎波罗热正处在冷战时期苏联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第聂伯河畔的钢铁厂与机械制造厂...
刚刷到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乌克兰,从今天起,全国,全天,轮换停电。一家顶着
刚刷到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乌克兰,从今天起,全国,全天,轮换停电。一家顶着半边天的主力发电公司,直接被一波空袭给干到彻底瘫痪了。五月的天,乌克兰人提前过上了冬夜。蜡烛和充电宝成了最紧俏的商品。街上红绿灯灭了。电梯停了。医院里,医生靠着应急发电机做手术。这次打击太狠了。乌克兰一半以上的发电能力瞬间没了。俄罗斯这次专挑大型发电厂打。第聂伯罗水电站、特里皮利亚电站……这些名字普通人听不懂,但它们一停,整个国家的电就断了。我有个朋友在基辅。他昨天发消息说,现在每天停电八小时起步。他女儿画太阳,说想念亮堂堂的教室。他不敢想,要是冬天还没电,这日子怎么过。乌克兰空军说他们拦截了不少导弹。没用的。现代电网像一张蜘蛛网,捅破几个大洞,整个系统就垮了。修?谈何容易。去年被打烂的设施,工程师们修了整整四个月。现在一切又回到原点。西方送来了发电机。那些机器呜呜响着,像给垂危的病人打强心针。可一台小发电机,点亮不了一个城市。扎波罗热核电站还在俄军手里。那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曾经供应乌克兰三分之一的电。现在它静悄悄的。这事儿离我们很远吗?不一定。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农场没电,灌溉系统停摆。粮食减产,全球粮价就会波动。你我的餐桌,说不定也会感受到这场远方的黑暗。有个画面我一直记得。利沃夫一个程序员,抱着笔记本在街头找信号。他在咖啡馆外头蹲着写代码。战争把生活劈成两半。一半在线上挣扎,一半在线下煎熬。黑暗最怕烛光。哪怕只有一点点光,人们也要读书、工作、给孩子讲故事。这种韧性,比任何导弹都更有力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