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油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中国不在南海争议海域大规模开采油气,不是没能力,更不是浪费资源,而是综合考虑了区域和平、战略储备、技术风险和合作共赢后的理性选择,藏着大国的长远智慧。先来看看,南海部分海域存在主权争议,早在上世纪,越南等国就开始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近海区域,和外资合作开采油气。这些区域水深较浅,技术难度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开采规模。如果中国贸然在争议海域启动开采,很容易激化和周边国家的矛盾,甚至引发海上摩擦。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平等谈判解决南海争议,暂时不碰争议区的油气,就是为了给谈判留足空间,避免让资源开发变成冲突的导火索,这是维护区域和平的主动担当。从能源战略来看,南海油气是中国的“战略储备库”,不是“急用粮”。现在中国的能源供应早就多元化了:从中东、非洲进口石油,国内陆上油田、天然气产量稳定,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也在快速发展,能源供应链很稳。把南海油气暂时存起来,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能源价格暴涨、地缘冲突断供等风险,相当于给国家能源安全加了层“保险”,这是未雨绸缪的长远打算。更关键的是技术上的谨慎。南海争议区大多是深水海域,水深常常超过一千米,海底地质复杂,还经常遭遇台风,开采难度远大于越南等国开发的近海区域。建一座深海钻井平台要花几十亿美元,回收成本周期长,要是遇上油价下跌,还可能亏本。其实,中国已经掌握了深海开采技术,“深海一号”平台就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在复杂海域作业。然而我们没急着在争议区用,而是先在珠江口、北部湾等非争议区开发油气田。这样既能积累深水作业经验,又能保障当下的能源需求,稳妥又高效。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想推动“共同开发”,而不是单边开采。南海资源涉及多方利益,单独开发容易引发对立,一起开发既能分摊成本风险,又能让周边国家都受益,是共赢的好事。这些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一直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就是想制定大家都认可的规则,为未来共同开发打基础。现在暂缓争议区单边开采,也是让周边国家看到我们的诚意,为规则落地创造好环境。其实中国从来没放弃南海油气开发,只是选对了“先易后难”的路子:非争议区抓紧开发,既产油又练技术;争议区耐心等待,等谈判有进展、规则明确了再一起干。这种做法既守住了国家主权,又没破坏区域稳定,还为未来留足了空间。说到底,南海油气开发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怎么干”的问题。中国的选择,既避免了眼前的冲突风险,又为长远的合作共赢铺路,这正是大国处理复杂问题的稳健和智慧。随着区域规则越来越完善,南海油气终将成为带动大家一起发展的“宝藏”,而不是引发矛盾的“麻烦”。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人民币,杀疯了?谁能想到,曾经在国际贸易中默默无闻的人民币,如今正以雷霆之势席卷
人民币,杀疯了?谁能想到,曾经在国际贸易中默默无闻的人民币,如今正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金融版图!在以前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可是霸主,基本上所有的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几乎都得用美元来结算,美国靠着这张“绿纸片”的特权,躺着就能收割全球财富。结果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波动,美联储一会加息一会降息,搞得全球汇率跟着坐过山车,世界金融的重心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中俄等国对美元的依赖越来越不安,转而寻求一种更加“独立”的货币结算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顺势而上,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最直观的变化就体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这个被称为“人民币版SWIFT”的系统去年处理的金额达到了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相当于每天都有近5000亿元的人民币在全球流动,而且已经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这个系统2015年刚上线时还只是个“小透明”,现在已经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动脉”,不仅支持普通贸易结算,连债券通、跨境理财通这些高端金融业务都能搞定,甚至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人民币计价LNG交易也得靠它来清算,美元霸权的墙角被悄悄挖动了。能源领域历来是美元的“后花园”,但现在人民币也开始分到一杯羹。去年中俄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直接冲到了42%,比2022年的15%翻了近三倍。俄罗斯可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这意味着每卖出10桶石油就有4桶多是用人民币结算的。更有意思的是沙特,这个曾经坚定的“石油美元”拥护者,2023年沙特阿美对华LNG贸易竟然有48%用人民币结算,这个比例刚好卡在美国财政部设定的“美元主导安全线”以下,既给足了美国面子,又实实在在地推进了人民币结算,这种“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操作,把东方智慧玩得明明白白。新兴市场更是成了人民币扩张的“主战场”。巴西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人民币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5%,而2019年还只有1.1%,反观美元占比则从67%掉到了52%。巴西可是拉美第一大经济体,这种储备货币结构的变化可不是小打小闹。而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总值6.99万亿元,也增长9%,虽然没有直接公布人民币结算比例,但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首次超过50%来看,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肯定少不了,毕竟谁也不想再被美元汇率波动坑钱。当然现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还是2.29%,跟美元的58%比起来还有差距,而且2023年还出现过短期下降,但拉长时间看,从2016年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以来,人民币储备规模已经增长了1.88倍,份额也翻了一番多。这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很正常,毕竟美元霸权经营了几十年,想一下子颠覆不现实。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手里多攥点人民币,就多一份金融安全的保障,就像家里备着不同牌子的感冒药,总比只靠一种强。而人民币能这种稳步推进的势头,已经让全球金融格局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