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商务部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中国产品被一夜间扫出美国货架,荷兰政府紧随其后,竟然直接冻结中企资产。全球供应链的天平,正在被人为掀翻,而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继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三道稀土管制公告之后,美方迅速展开新一轮反制。10月10日,特朗普再次抛出“100%关税”的重磅炸弹,声称要让“中国制造无处可逃”。仅仅两天后,美国多家电商平台集体下架中国品牌电子产品,波及范围之广,令人震惊,不少中国厂商甚至来不及通知客户,账号就被封停,库存被清空。美国的动作之快,显然早有准备。9月以来,美财政部和商务部频频召集跨国平台高层闭门磋商,表面上是为“合规”立规矩,实则是为这一轮下架扫清障碍。而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看似“市场行为”的打压,背后早已被政治意图主导。特朗普此举,不仅是对中国稀土举措的正面回应,更是为其连任选战制造“强硬对华”的筹码。而荷兰的角色,则比想象中更刺眼。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裁决暂停安世半导体中方CEO张学政职务,并将企业99%股权强制托管。闻泰科技10月12日的抗议声明中,已经明确点出荷兰此举与美方“50%规则”高度同步。荷兰不过是听令而动的棋子,目标直指中国在欧洲高科技布局的核心资产。更讽刺的是,荷兰政府启用的法律工具《商品供应法》,本是为应对极端危机设置的临时性措施,如今却被用来冻结一家正常运营、合法持股的中国企业。这一行为,已远远超出经济监管范畴,直接挑战了跨国投资的法律边界。技术封锁的背后,是对中资企业控制权的全面接管,而安世,只是冰山一角。华盛顿与海牙的联动,正是当下中美欧博弈新阶段的真实写照。美方打头阵制裁,中方稀土出手反制,欧洲则打着“合规”旗号悄然出刀。所谓“供应链安全”,早已不再是经济范畴的讨论,而是被不断政治化、工具化的借口,成为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幌子。更严重的是,这一模式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一旦形成范例,未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中资企业,恐怕也将面对类似命运。面对美方下架潮,中国企业的反应既快速又克制。多家头部制造商立即转向东南亚市场,甚至重新布局中东、拉美,试图分散出口风险。但必须承认,这一波冲击超过了过去任何一次贸易摩擦。美方不仅封杀货物,还切断平台、冻结支付、限制物流,逼迫中国企业彻底“断供”给美国市场。这不是贸易壁垒,而是经济战。与此同时,中方的反制也在不断升级。10月12日,中国宣布对高通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中方不再拘泥于被动回应,而是要在规则范围内打出“痛点制裁”。此外,特别港务费的征收,也让美方航运企业叫苦连天。一位不愿具名的航运高管称,他们正考虑是否暂停部分航线,“再这么收下去,我们要亏穿了。”美股的反应,说明了市场的恐慌。10月12日收盘,道指跌1.9%,纳指跌3.56%。媒体一边叫嚷“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一边又不得不承认,美国通胀数据或将在下月迎来猛增。关税压力传导到终端商品,最快将在圣诞节点体现,这对拜登政府本已焦头烂额的经济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荷兰方面的态度,则更具讽刺意味。在宣布冻结安世资产后,荷兰经济事务部发布声明,称此举“并非反华政策”,而是“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但就在前一天,荷兰首相吕特刚刚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通电话,双方确认将“在半导体关键环节协调行动”。如此“巧合”,未免太过刻意。更耐人寻味的是,荷兰政界内部对这一行动并非意见一致。有议员公开反对政府做法,认为此举将严重损害荷兰司法独立性和投资环境。但反对声音在国际压力面前,早已被压得几乎听不见。放眼全球,这一轮中美贸易冲突,已经远超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战”。它正在演化为一场科技封锁、资本围猎、法律战线并行推进的系统性博弈。美国不再试图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而是动用一切手段逼迫中国让步。而中国,则通过技术出口管制、反垄断调查、港务费调整等方式,精准反击。双方的动向,步步紧逼,毫无退路。中美贸易总额在2025年前8个月下降15.5%,但中国整体出口仍增长5.9%。这说明中国企业早已开始寻找替代市场,调整结构,抵御风险。但这也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互赖程度正在下降,一旦彻底脱钩,全球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重构。
特朗普看来真的要访华了!7月4日,美国媒体报道,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正
7月4日,美国媒体报道,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正致电一些美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以了解他们的意愿。外媒表示,特朗普访问中国的时机可能是在10月下旬,届时韩国将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而亚细安领导人峰会。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