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宗南
1950年,托儿所女所长买菜时,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河南口音,经过再
1950年,托儿所女所长买菜时,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河南口音,经过再三辨认,她发现,此人竟是作恶多端的渣滓洞所长!重庆渣滓洞的历史记忆中,有个外号“猫头鹰”的恶魔让烈士家属切齿痛恨,他就是看守长徐贵林。他14岁便投身军统,早年做过蒋介石侍卫、戴笠勤务,还在军统重庆技击班受过专业训练。这些经历没让他沾染半分良善,反倒养出冷血狠辣的性子。在渣滓洞,他对难友非打即骂、下手狠辣,难友们便给了他“猫头鹰”的外号——夜里眼亮心更黑,专向正义与弱小挥屠刀。徐贵林双手早已沾满鲜血,亲手杀害的志士就有上百个,被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更是不计其数。新四军战士龙光章、彭汝中、吴学正等,都成了他暴行下的冤魂,每个名字背后都是被践踏的生命与不屈的抗争。1949年11月,解放曙光已照进重庆,徐贵林这群反动分子却发起最后的疯狂反扑。14日下午,他亲自押解江竹筠(江姐)等30位革命志士前往电台岚垭,亲手终结了他们的生命。短短十几天,他的屠刀从未停歇。27日上午,他从五灵观一号屠杀会议返回,装出和善模样谎称“转监”,骗得48位烈士随他走出监狱,最终全被武装匪徒秘密杀害。深夜,他露出最狰狞面目,带三名看守将楼上志士驱至楼下囚室,调集大批持汤姆冲锋枪、手提机枪的匪徒守在门口。他吹哨为号,匪徒们便对着囚室扫射,正面打完再绕到屋后补枪,169条生命倒在血泊中。群里13岁流浪儿蒲小路满身是血爬出,哭喊“我是小孩呀”,徐贵林却恶吼“该死的小共匪,给我打”,枪声夺走了这个年轻生命。杀完人后,他带匪徒逐室检查补枪,搬来汽油焚烧监狱毁灭证据,事后竟笑着给匪徒发银元“犒劳”,转头洗劫烈士遗物,彻底泯灭了人性。血洗渣滓洞后,徐贵林自知末日临近,乘西南长官公署二处车辆逃往广安。路上,二处副处长杨元森将逃亡特务收拢,组建“四一部队”,妄图躲进华蓥山打游击对抗共产党。未到目的地,便得知华蓥山已被解放军占领,这群人转而投奔三台县胡宗南七十六军八十师。他们以为找到了靠山,不料解放军一发起进攻,八十师不堪一击,迅速被击溃,残部全部投降。当时对俘虏处理宽松,愿参军者留下,不愿者发路费返乡,徐贵林混在其中装成普通士兵,领了路费便溜走。他早已化名“徐天德”,逃到重庆弹子石岳父王德功家藏匿,五天后见无动静,便挑着菜筐菜场卖菜,想以普通菜贩身份蒙混。他选的地方远离闹市,周围人互不相识,本以为能躲一辈子,却忘了百姓的眼睛始终雪亮。发现他的是裕华纱厂托儿所所长叶兰英,这位进步重庆姑娘得知渣滓洞惨案后,一直盼着凶手落网。那天买菜时,她听见一菜贩操河南口音,心头一紧——徐贵林的口音她印象深刻。她故意讨价还价,借看菜仔细打量,越看越确定是“猫头鹰”。叶兰英又惊又怕,好在徐贵林没认出她,她借口钱没带够脱身,立刻找了两位要好的姐妹暗中确认。姐妹俩证实后,叶兰英即刻向公安局报案。追捕组接到报案后没有立即行动,因为怕打草惊蛇——担心他以卖菜为幌子打探兵力、联络同伙,更怕练过武的他狗急跳墙伤及百姓。叶兰英不知内情,见没动静便反复打电话催促,强调“就他一人卖菜,再不抓就跑了”,还细数其当年暴行。实则追捕组早已暗中跟踪,见他每日卖完菜便回岳父家,确认其单独行动且与特务断联后,制定了抓捕计划。1950年3月22日,追捕队员伪装成买菜人凑到摊位前,一人讨价还价引其弯腰称菜,使眼色后两人立刻上前擒住其胳膊按倒,另一人迅速用绳捆牢。徐贵林狡辩:“我是卖菜的徐天德,凭什么抓我!”审讯时仍拒不认罪。公安人员在其岳父家搜出编号3407、署名“徐天德”的国民身份证,随后找来八位知情人指认。从渣滓洞脱险的刘德彬一进审讯室便怒斥:“姓徐的,我们32人火海逃生翻围墙时,你换三条枪打死17人,还喊‘看你们谁还当共产党’,现在咋不喊了?”这句话戳穿所有伪装,徐贵林终于低头承认自己是“猫头鹰”。1950年5月16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军委会副主任张霖之在处决报告上签下“拟请批准执行枪决,以慰烈士英魂”。5月18日,解放碑前挤满群众,徐贵林被押到现场时,怒骂声此起彼伏。一声枪响,这个血债累累的刽子手伏法,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如今重提徐贵林的故事,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烈士、敬畏正义。叶兰英的举报、刘德彬的指证、追捕组的坚持都在说明,普通人心底的正义才是最强大的力量。那些对抗人民、践踏生命的人,无论藏多深、换多少名字,终究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血债必偿,正义从不会缺席。【评论区聊聊】那些为正义牺牲的烈士,看到这样的结局会感到欣慰吗?(信源:徐贵林——百度百科)
1947年,伟人遭到国军团团包围,形势万分危急,伟人深知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但在
1947年,伟人遭到国军团团包围,形势万分危急,伟人深知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但在关键时刻,一支部队如同神兵天降,让敌军猝不及防,伟人也因此转危为安!这可不是瞎编的戏码,是1947年4月陕北王家湾的真实险境——当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麾下“王牌”刘戡,带着4个整编旅共2万多人,循着电台信号咬上了中央机关,最近的敌军先头部队,离伟人所在的窑洞只有5里地,枪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中央机关当时叫“昆仑纵队”,总共就几百号人,警卫部队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就几挺轻机枪、几十支步枪,跟刘戡的美式装备部队比,简直是鸡蛋碰石头。伟人坐在土炕边,手里捏着铅笔在地图上划着,脸上没半点慌色,只对周恩来、任弼时说:“最坏的打算就是跟敌人拼了,可拼也要拼得有价值,要为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争取时间!”你能想象吗?生死关头,伟人想的不是自己的安危,是整个西北战场的全局,这份定力,古今少有!大家肯定好奇,这“神兵天降”的部队到底是谁?说出来你得竖大拇指——是西北野战军警七团二营,还有当地的绥德游击队!这支部队当时正在离王家湾30里外的李家岔执行牵制任务,接到中央“速来解围”的急电时,已经连续行军两天两夜,战士们脚上的草鞋都磨破了,脚掌全是血泡。营长吴子杰把电报往兜里一塞,扯着嗓子喊:“同志们,毛主席在等我们!哪怕是爬,也要爬到王家湾!”话音刚落,全营战士没人喊累,纷纷把背包里的干粮袋往腰上一勒,抄近路钻进了陕北的黄土沟壑里——这地方沟深坡陡,汽车开不了,敌军只能靠脚走,可咱的战士是土生土长的陕北娃,闭眼都能摸路,这就是第一个专业知识点:陕北“地利”对运动战的加持,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成了我军天然的隐蔽屏障,让小股部队能实现“隐蔽急行军、突然打击”。部队赶了一夜路,天蒙蒙亮时摸到了王家湾东侧的羊虎山,正好撞见敌军先头部队正在山下集合,准备对王家湾发起进攻。吴子杰当机立断:“打!先敲掉他们的指挥岗!”二连战士李二牛抱着一挺轻机枪,借着晨雾的掩护,悄悄摸到敌军指挥岗附近,一扣扳机,三个敌军哨兵当场倒地。紧接着,全营的步枪、机枪一起开火,绥德游击队还在山坡上放起了鞭炮,假装是大部队的炮火——敌军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来了多少共军,乱作一团。刘戡在指挥车里听到枪声,还以为是撞上了西北野战军主力,急着发电报给胡宗南要增援,压根没敢下令进攻,这一犹豫,就给中央机关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你说这招妙不妙?用虚虚实实的打法,把数倍于己的敌军唬住,这就是第二个专业知识点:我军“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的战术精髓,用最小的兵力牵制最大的敌人,这是国民党军学不会的“打仗智慧”。伟人是在枪声响起后,才带着“昆仑纵队”从王家湾后侧的小路转移的。走的时候,房东大娘塞给伟人一袋红枣,哽咽着说:“毛主席,俺们等着你们回来!”伟人接过红枣,拍拍大娘的手说:“放心,我们一定会回来的!”队伍在沟壑里穿行,还能听到身后羊虎山方向的枪声越来越密——警七团二营为了掩护转移,故意往相反方向撤退,把敌军主力引向了李家岔。战士们边打边退,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班长王铁蛋为了掩护战友,胸口被敌军子弹打穿,牺牲前还死死抱住一个敌军士兵,让战友们能顺利撤退。这不是神话,是咱的战士用命换来的安全,他们才是真正的“神兵”,是用信仰和热血铸就的“保护神”!你觉得,要是没有这些舍生忘死的战士,伟人能顺利突出重围吗?刘戡后来追了三天三夜,连中央机关的影子都没摸着,反而被警七团和游击队牵着鼻子在黄土高原上兜圈子,部队被拖得人困马乏,粮食也接济不上,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回延安。而伟人带着“昆仑纵队”,一路辗转到了小河村,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部署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这就是第三个专业知识点:“蘑菇战术”的实战运用——我军利用陕北的地理优势和群众基础,把敌军拖成“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再寻找战机歼灭,王家湾解围战就是“蘑菇战术”的经典缩影。国民党军为啥会输?不是输在装备,是输在人心,输在不懂“兵民是胜利之本”。他们以为靠着美式装备、人多势众就能抓住伟人,却忘了陕北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沟都藏着支持咱的老百姓,每一个老乡都是“情报员”,每一支游击队都是“战斗力”。而咱的部队,心里装着毛主席,装着解放全中国的信念,所以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创造“神兵天降”的奇迹。这不是运气,是必然。当一支军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当一位领袖把全局的胜利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敌人。1947年王家湾的那场险境,不仅是一次生死突围,更是对我军信仰、战术和军民鱼水情的最好检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62年2月,蒋介石探望病重的胡宗南,胡宗南泪流满面的说:“这里真是没有意思。
1962年2月,蒋介石探望病重的胡宗南,胡宗南泪流满面的说:“这里真是没有意思。老蒋沉默了一会后离开,几天后,胡宗南病死。1949年12月10日,老蒋逃离成都,临走时让胡宗南以西南军政副长官的身份,指挥四川残余部队,并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