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国总理默茨将于明年访华、外长瓦德富尔重启访华之行之际,欧盟高官塞茹尔内(S
就在德国总理默茨将于明年访华、外长瓦德富尔重启访华之行之际,欧盟高官塞茹尔内(StéphaneSéjourné)在11月25日声称,眼见中国方面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欧盟必须加大摆脱依赖中国稀土的力度,因为这些限制无异于“敲诈勒索”。稀土这东西被叫做“工业维生素”,看着不起眼,却是造先进武器、航空航天部件、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的关键材料,缺了它,好多高科技产业都得停摆。而中国在这行的地位有多稳呢?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占了全球稀土矿产量的六成以上,更关键的是提炼加工环节,全球92%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对欧盟来说,他们用的稀土永磁体98%都来自中国,普通稀土供应量也有17%依赖中国,说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有“事实垄断”一点不夸张。塞茹尔内说中国搞出口限制,但其实中国的管制不是突然来的。今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确实发了公告,对部分含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但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是按照《出口管制法》来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境外组织把中国的稀土弄走后,转手就用到了军事等敏感领域,这对中国的安全和国际和平稳定都有威胁,而且对稀土这类军民两用物项搞管制,本来就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中美磋商有了共识,中国已经宣布把10月刚公布的管制措施暂停一年了,之前4月实施的措施虽然影响到一些欧盟企业,让他们不得不关生产线裁员,但中方一直说,只要是合规的民用需求,都会给审批便利,甚至人道主义救援用途还能豁免许可。那塞茹尔内为啥这会儿急着喊“摆脱依赖”?其实欧盟早就想干这事儿了,2023年就推出过《关键原材料法案》,但一直没起色,核心问题就是没钱。开采、加工、回收稀土都得砸大钱,可欧盟之前的计划光喊口号没实质投入。现在塞茹尔内想出了新招,说要建个“关键矿产中心”,专门负责买矿产、协调采购和存库存,还想跟巴西、南非签供应协议,甚至建议设价格下限,让欧洲企业愿意投资本土生产。可这些想法要落地太难了,首先得27个欧盟成员国都同意,而且就算达成一致,钱从哪儿来还是个大问题,有专家就直言,只要中国的稀土材料还更便宜,欧洲的生产商就没胜算。更现实的是,欧盟自己搞稀土生产障碍重重。想在欧洲开新矿,不仅审批流程又长又复杂,还特别容易遭到当地人反对,因为采矿可能影响环境,投资者一看这情况都不敢轻易投钱。之前欧盟定下目标,到本十年末要自己开采10%的所需矿产,单一国家供应不超过65%,但照目前这进度,根本没法实现。塞茹尔内自己也承认,欧盟在组建经济工具上已经落后于美国了,美国不仅砸钱扶持本土矿业,还在全球抢着签供应协议,比如前不久就给乌兹别克斯坦投了4亿美元搞稀土供应链,这让欧盟更慌了,觉得自己成了中美贸易摩擦里的“附带损害”。有意思的是,塞茹尔内这番话和欧盟的行动有点矛盾。一边喊着要摆脱依赖,一边欧盟企业还在靠中国稀土维持运转,中方也一直说会保障合规贸易的稳定。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重申过,这些管制措施是正常做法,体现了大国担当,也一直在给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说到底,欧盟真正该解决的不是指责中国,而是自己供应链的短板和内部协调的问题,光靠喊口号、扣帽子,根本解决不了稀土依赖的难题。这事儿里其实藏着全球产业链的深层问题,谁都想在关键资源上掌握主动权,但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那么,你觉得欧盟能真正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