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在战国前期可谓是风光无限,继承了晋国核心遗产加上魏武卒的改革,让魏国东征西讨,独领风骚。 刚刚分裂的三晋之间虽然之间也会有摩擦,但总体来说,尚处在分家后的蜜月期,原则上还是能够达成战略同盟。 在西线,魏国在吴起的带领下重新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在东线越过济水,击败楚国,切入了中原腹地,并且在大梁(今开封市)设立了新都;在北线甚至借到赵国,北伐中山,并取得成功。 但这种两面甚至四面出击的战略,让魏国扩张的领土变成了四战之地,也让魏武卒疲于奔命。随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彼此之间也开始大规模发生冲突。当西线的秦国和东线的齐国,又都开始发挥自己的边缘优势,从东西两线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站在上帝的角度看,魏国最好的战略是全力以赴向西,稳固河西后跨过洛水,占领关中平原,以此为基地,复制后来秦国的成功之路,是为上策。但历史没有假设,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中原的诱惑很难抵挡。秦国何尝不想进入中原,但受限于崤函通道打不通,只能先南下伐蜀,结果却成就了伟业。 历史 2024-04-13 06:15
上节说到齐人向河济平原、泗水上游、沂沭河谷扩张,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佳的策略。齐人扩张最好的机会出现在公元前314年,趁燕国内乱,齐国人仅用了50天时间就占领了燕都蓟城。但国际社会顾虑齐国会做大,向齐国共同施加压力,齐国最终撤出燕国。如果齐国能够顶住压力消化掉燕国,那历史的进程一定可以改变。 灭不了燕国,同样逻辑也灭不了鲁国,鲁国的存在正是国际社会防止齐国作大的重要保证。鲁国的地理位置,齐国如果想完全吞并鲁国,受到其他诸侯干预的情况甚至要大于他们灭掉燕国。 吞并不了鲁国,让齐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中原地区无法直接接触。也使得齐人在大部分时期,以河济平原为主要扩张方向。不过当齐人将防线渗透至大野泽——泗水一线,并取得了沂沭河谷的控制权后,齐国已经能够从南北两线绕过鲁国,直接向中原渗透了。 如此齐国就可以直接面对宋国了,面对进入中原的诱惑,齐国最终还是出兵灭了宋国,随后引起国际社会反对,引发五国伐齐,把齐国打回了核心区直至灭亡。 历史 2024-04-08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