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唐,分裂的河东三镇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安史之乱后,大唐小镇化,避免小镇派系化,形成各军系浸入地缘相近小镇之间协同作战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

安史之乱后,大唐小镇化,避免小镇派系化,形成各军系浸入地缘相近小镇之间协同作战加互相防备的矛盾心理,所谓政治平衡,大体这样。

比如长安西北八镇,被朔方军和安西军瓜分。

中后唐,到处都是朔方军身影。

西北八镇是这样,河东镇同样。

作为安史之乱唐军前沿基地,河东道被划分为河东镇、泽潞镇与河中镇。

河东镇,前身就是河东道,治所依然是李唐皇室龙兴之地太原。

泽路镇,后改名昭义镇。安史之乱后只有泽州和潞州两地,治所在潞州。公元772年,原来的昭义节度使薛嵩挂了,肥肉没了守护者,必然被疯抢,唐廷和河朔三镇都来争夺昭义镇。

一阵撕扯昭义镇被撕成几片,其中邢州、铭州和濨州归了唐廷。

唐廷内部也在闹矛盾,河东节度使马燧与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关系恶劣,唐德宗都搞不定,最后名将李晟出来一顿撮合,俩货冰释前嫌,为保证平衡性,邢铭濨三州本来该给河东镇,不过硬划给了泽潞李抱真,成立新的昭义镇,但昭义“分裂”隐患成型。

再看河中镇,河中镇治所蒲州,河中有两大特点,一是拱卫京师长安,它是河东与河北前往关中的必经之路。二是唐廷经济来源区,地理位置好就方便做生意,生意繁盛经济就繁荣。并且河中的盐池为唐廷提供大量赋税。

郭子仪曾领朔方军在河中镇驻扎调整,河中镇成了朔方军的地盘。

强大的朔方军是所有人的威胁,李光弼扶持李抱玉和辛云京担任泽潞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

河东三镇形成了朔方军与河西军对峙结果。

仆固怀恩曾率领回纥大军路经河东,辛云京紧闭太原城,严阵以待,双方差点儿打起来。

河东三镇“分裂”可见一斑。

河中镇直到唐德宗建中年间,李怀光率领朔方军反唐,趁着这次机会,唐廷削弱了朔方军,把河中镇从朔方军手里夺了过来。

昭义镇的“分裂”则是从建立直到唐灭。

新成立的昭义镇泽潞两州和邢铭濨三州对立,数任节度使想把治所由潞州移至邢州,实现昭义镇真正的统一,全部失败。

直到唐末,孟方立想把要继续改变昭义治所事业,泽潞两州势力敌不过孟方立,求救于河东李克用,李克用借此机会把昭义整个镇吞并。所以“分裂”的昭义到末都没成一块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