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日本侵华那14年,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冒出一个问题:日寇当时到底派了多少兵到中国?最后又被阵亡了多少?这可不是简单数人头,这背后,是一笔浸满血泪的民族账。
日本为了吞下中国,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先后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庞大。

初期(1937年前): 其实从九一八事变(1931年)开始,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就是侵略急先锋。起初兵力并不多,大约1-2个师团,靠着阴谋和蛮横就拿下了东三省。
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后): 卢沟桥枪声一响,战争全面升级。日本开始疯狂向中国增兵。到1937年底,短短几个月就在华北、华东投入了十几个师团,超过50万人。
峰值时期: 随着战局陷入僵持,特别是武汉会战(1938年)后,日本发现想快速灭亡中国是痴人说梦,不得不持续增兵。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主力绝大多数都深陷在中国战场。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以及何应钦等民国将领的统计,14年间,日本累计投入中国战场(不含东北初期和后期太平洋战场)的兵力,总数大约在200万至250万之间。
如果算上在东北的关东军以及后期为打通大陆交通线等战役投入的兵力,最高峰时期,同时在中国战场作战的日军,可能超过350万之众。
这是个什么概念?当时日本全国总人口也就七八千万,陆军总兵力巅峰时800万左右。意味着它把最精锐、最庞大的军事力量,长期压在了我们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为了征服中国,日本是赌上了国运。

再说日军的死亡数字,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中日双方、甚至日本自己不同机构的统计都不一样。
日本战后公布的数据“水分”较大,比如他们官方认可的“战殁者”约210万,但这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歼灭了大头。专门统计在中国战场死亡的数据,日本官方长期宣称在40万左右。但这个数字,连很多日本历史学者都表示怀疑,认为严重偏低。

根据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之经过》中公布的战果,从1937年7月到1945年5月,国军击毙日军约48万人。 这还没算上共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地游击队的战果。八路军方面统计,在抗战中歼敌(包括毙、伤、俘)约52.7万人。即便扣除伤者和俘虏,击毙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显然,双方统计的战果有重叠,但日方的数据存在为减少战争罪责而刻意压低的可能性。
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历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相对中立的估算认为,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包括东北六年局部抗战),日军在中国大陆的死亡人数,最可能的范围是在70万到100万之间。 其中既包括战死的,也包括因病、因伤死亡的。

即便取上限100万,这对于中国的3500万无辜伤亡来说,连零头都算不上。
看这些数字,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第一,侵略者终将付出代价,无论它一时多么猖狂;第二,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性的、极其惨烈的,我们用巨大的牺牲牢牢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每一笔数字,都值得咱们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