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局门口,李哲接过离婚证,指尖传来的冰凉,远不及心里的寒意。他和苏晴结婚三年,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像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苏晴始终不让他碰,这场有名无实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当初结婚,李哲是真心实意想和苏晴好好过日子。苏晴温柔文静,家境优渥,两人是朋友介绍认识的,相处半年后,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步入婚姻。李哲以为,婚后感情会慢慢升温,亲密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他没想到,苏晴对他的触碰有着极强的抗拒。
新婚之夜,苏晴就以“太累了”为由,独自睡在客房。之后的日子里,她总是找各种借口回避:“身体不舒服”“工作压力大”“不习惯亲密接触”。李哲体谅她可能需要时间适应,没有强迫,只是耐心陪伴,主动承担家务,对她百般呵护。
他以为自己的真心能融化苏晴的防备,可一年过去,苏晴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两人分房而睡,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压抑。李哲尝试沟通,苏晴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含糊其辞,从不正面回应原因,只说“再给我点时间”。
身边的朋友都劝李哲:“不行就离婚吧,这样的日子怎么过?”父母也急着抱孙子,频频催促。可李哲念及夫妻情分,觉得苏晴或许有难言之隐,又一次次选择忍耐。
这三年里,李哲过得像个“合租室友”。他生病时,苏晴会递药倒水,却不会有丝毫亲昵的安慰;他加班晚归,苏晴会留一盏灯,却不会像其他妻子那样撒娇抱怨;就连过年走亲戚,两人也只是表面和睦,私下里没有任何夫妻间的温存。
真正让李哲下定决心离婚的,是一次意外。他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腿部骨折,躺在医院里动弹不得。苏晴赶来照顾,依旧是客气而疏离的态度:按时送饭、提醒吃药,却从不牵他的手,更没有一句贴心的问候。有一次,李哲想让她帮自己擦一下脸,她却下意识地躲开,眼神里满是抗拒。
那一刻,李哲彻底心死了。他看着苏晴陌生的眼神,突然明白,这三年的忍耐,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苏晴的心里,根本没有他的位置,或许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意和自己建立亲密关系。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没有温度,只剩下空壳,再坚持下去,只会让彼此更痛苦。
出院后,李哲平静地向苏晴提出了离婚。“为什么?”苏晴愣住了,似乎没想到他会真的放手。“因为我想要的是一段有温度的婚姻,而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李哲的声音带着疲惫,“三年了,我等过,忍过,努力过,可你始终不愿敞开心扉,不愿接纳我。这样的日子,我过够了。”
苏晴没有过多挽留,或许她也早已厌倦了这种压抑的生活。两人平静地分割财产,办理了离婚手续,没有争吵,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离婚后,李哲搬离了那个冰冷的家,重新租了一间小公寓。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生活上,周末约朋友爬山、钓鱼,慢慢找回了久违的轻松。他终于明白,婚姻的核心不仅是搭伙过日子,更是灵魂与身体的相互接纳,没有亲密与信任的婚姻,终究无法长久。
而苏晴,离婚后依旧独自生活。后来李哲从朋友口中得知,苏晴之所以抗拒亲密,是因为早年经历过情感创伤,对婚姻和异性始终有着深深的防备。她当初结婚,也是迫于父母压力,并非真心喜欢李哲。
得知真相的李哲,心里没有怨恨,只有一丝惋惜。他或许能理解苏晴的处境,却无法原谅她的隐瞒与消耗。如果一开始就坦诚相待,或许两人不会走到这一步;可错误已经造成,再无回头的可能。
一年后,李哲认识了一位温柔开朗的女孩。女孩懂得表达爱意,也愿意接纳他的亲近,两人相处得轻松而默契,感情在彼此的包容与珍惜中慢慢升温。
李哲看着身边的女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终于明白,好的婚姻,是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在亲密中传递爱意,在陪伴中温暖彼此。而那些没有亲密、没有温度的婚姻,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再坚持也毫无意义。及时放手,不仅是放过对方,更是放过自己,才能在未来遇见真正适合自己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