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东汉军事实力到底是怎样的?为何它能在内忧外患中硬撑近200年?

公元89年,窦宪联合南匈奴斩北匈奴单于阿尔泰山,首级被送往洛阳,此战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匈奴边患。这场战争让人

公元89年,窦宪联合南匈奴斩北匈奴单于阿尔泰山,首级被送往洛阳,此战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匈奴边患。这场战争让人说到的不是胜利本身,而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军队。这一支汉军主力是由东汉中央军、边防军、囚徒、降羌、乌桓杂胡拼凑而成,时常被拖欠军饷,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横扫漠北,封狼居胥。一个在内部政治上被诟病为混乱衰弱的王朝,一个被史家反复嘲弄“外戚宦官搅得天下鸡犬不宁”的朝代,却在其军事史上留下了如此强悍不屈的传奇,力挺汉朝二百余年,东汉的军事力量到底有何出奇之处?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称帝。以赤眉、绿林、铜马为首农民起义军把中原搅的一片混乱,导致民生凋敝,农民破产,流民遍地,户口锐减至西汉末的三分之一。

刘秀没走秦皇汉武的“编户征兵”老路,而是把目光投向幽凉二州。那里有边郡良家子,也有内附的乌桓、羌人等其他南匈奴人。他封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大半出身边地,允许就地募兵、自筹粮饷,中央只给政策,其它不管,战利品三七分,将校可世袭军职。

于是,一支支中央承认的的混合军团开始诞生:白日屯田,夜里跨马劫营;身份模糊,却忠诚可恃,因为朝廷给了他们最稀缺的东西:上升通道。公元48年,南匈奴投降归附,刘秀把河套划成“南单于庭”,南匈奴降将替汉守边,年赏一亿钱,省下了十万驻军费。至此,东汉军事奠定了军事战略:用胡制胡、以边养边,中央最小化,地方最大化。

公元73年,东汉王朝为重新打通被匈奴控制的丝绸之路,派遣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此时班超任代理司马。窦固赏识班超的才能,便派他与其他人员出使西域,旨在联络西域各国,恢复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力。

班超首先到达了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起初鄯善王热情接待,但不久后变得疏远怠慢。班超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匈奴使者也抵达了鄯善施压所致。他证实了这一情况后,就召集随行的三十六名吏士,随后,班超率领这三十六人,趁夜火攻匈奴使者营地,全歼了匈奴使团。

此举极大地震慑了鄯善王,使其决心归附汉朝。窦固将班超的功绩上奏朝廷,汉明帝晋升班超为军司马,并希望他继续经营西域。为什么班超率领36人(多为减刑犯人)就能取得如此功绩?归根结底是政策激烈:居延汉简透露细节:斩首一级可“免罪一级”,获田五顷;战死,儿子继承田宅。这是当时囚徒的唯一出路,也是最佳出路。

窦宪是汉明帝时期外戚,他因刺杀太后幸臣而获死罪,为求戴罪立功,主动请缨出击北匈奴。公元73年,他在率军北伐北匈奴。但是朝廷只给少量的军需,其余靠“胡市”自筹。战前,联军中的羌人把羊毛、皮毯卖给洛阳商人,换来铁甲、弩机;战后,将俘虏作为奴婢出售,利润翻倍。他们靠战争来来维持自身运转和发展。这已经完全超越了“打仗烧钱”的传统模式。对于当时的政策而言,打仗也许也是盈利的一种手段。

最惊险的转折在公元89年稽落山:汉军断粮七日,窦宪把单于祭天金人熔成金饼,按战功当场分金,士气瞬间爆棚,一日夜追奔三百里,斩首一万三千级。班固写“振旅阗阗,反旆而旋”。居延、敦煌出土的“功劳案”简牍显示,一名戍卒若“斩首捕虏”,最快三年升至“五百主”,赐田二百亩;累积“大功一次”,全家免徭三十年。在豪强垄断土地的东汉,这种上升通道。一句话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赢是因为给的够多。

据《后汉书·百官志》,东汉常设中央军仅“南北军”四千人,岁支粮饷不足太仓一岁之入的十分之一,其余全靠边郡“自给”。于是,经济规律主导战争节奏——没利润的仗不打。

公元97年,西域副校尉陈汤请击康居,朝廷以“道远费重”驳回;同一时期,羌乱波及陇西,却因“羌中多金矿”,三府争相出兵。更耐人寻味的是“胡兵内迁”:光武把降羌安置关中,本意“以夷制夷”,却意外培育出东汉强力外协军队。陕西凤翔“羌骑”墓群,随葬汉式铁剑与羌笛并存,DNA显示母系多汉族,父系来自青藏高原——一支文化混血、利益绑定的“新汉族”。

主流叙事把东汉衰落归咎于“羌乱”,却少有人追问:为何羌人愿为汉廷卖命近百年?答案显而易见归功于当时的政策:一名羌人骑士月俸“谷二斛、钱一千”,是内地农夫年收入的五倍;战死,其子可“入宿卫”,跳进洛阳禁军,完成阶层跃升。东汉用现在的“股份制”把边疆民族变成利益共同体,只要红利还在,帝国就能带病延年。红利终有尽头。当土地兼并使“战功授田”成空文,当宦官外戚把军费变私库,这支市场化军团瞬间瓦解——公元189年,并州牧董卓带“湟中义从”进京,他们不再是保镖,而是清算破产公司的股东。

短期内,东汉联军确实能够续命:用不足西汉三成的财政,维持双倍疆域,公元94年再设西域都护,把丝绸之路税收撑到安帝朝。长期来看,它把权力下方给了各方诸侯,也埋下了动乱的基因——从董卓、袁绍到曹操,无不沿袭“自筹军饷—募私兵—割据”路径,三国序幕由此拉开。

更深远的影响在民族融合:匈奴、羌、乌桓在汉旗下并肩作战,他们不再是“蛮夷”,而是逐渐融入“汉族”的身份。西晋江统《徙戎论》哀叹“关中之人,半为羌胡”,却不知正是东汉的军事政策造成的,把胡人变成了“自己人”。今天,陇右、河西常见“汉姓羌魂”的村落,他们祭拜霍去病、窦宪,也跳锅庄舞——那是东汉留给后世的遗产:战争不仅是毁灭,也是融合。

东汉凭什么稳稳入主中原近两百年?答案让人五味杂陈。一个自始至终被史学家诟病的外戚、宦官干政混乱的王朝,依靠奖惩政策在军事上强盛将近两百余年,维系了帝国最后的体面。这样看来激励政策永不过时,这一条跨越时代的推动事情完美、快速、有效解决的最佳刺激方案。当今天我们再谈“躺平”“内卷”,不妨想想居延简上那行小字:“公乘王禁,斩首捕虏二级,赐爵二级,田一顷。”

评论列表

苏格拉没有底
苏格拉没有底 14
2025-09-22 01:10
东汉走的是精兵路线,直属于中央的精锐战兵数量很少,打仗基本上一个套路喜欢出动少量的精锐然后大量召集臣服的部落来当马仔,这一招屡试不爽,跟西汉的大兵团模式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对了东汉喜欢用具装甲骑,很可能是这个原因鲜卑人有样学样,到了南北朝时期全天下全部都在卷具装甲骑,铠甲越来越厚马槊越来越重。

金刚 回复 09-25 13:20
清朝也是这么玩.八旗带着绿营打仗[笑着哭]

苏格拉没有底 回复 金刚 10-08 08:34
清朝不太一样,清朝是统一战争还没打完,八旗兵就不像样子了,清朝运气逆天统一过程中没有碰到像样的对手,八旗兵不像样子后清朝喜欢召集没怎么开化的生女真穷亲戚,这一招也很好使,那帮子人哪怕发一根木矛都敢打敢拼,至于汉军系统一直不是倚重的核心武力没有进入核心圈子,在朝廷权威衰落以前没有一个汉军的实权重将。

CJHYY
CJHYY 9
2025-09-19 18:25
以胡御边,埋下五胡乱华的种子

苏格拉没有底 回复 09-22 12:38
人家汉朝要是一点问题没有能改朝换代么?改朝换代了那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做,真以为龙椅那么好坐的?神特么原因怪到了东汉,东汉都没了连特么曹魏都没了锅还在,不是扯犊子么,想坐稳龙椅那就把该拆的雷好好拆一拆,司马氏那样靠偷靠骗勉强穿上了龙袍结果一次内乱原形毕露,菜就是原罪。真要分析原因哪朝哪代都能分析一大堆出来然后得出来一个谁来谁都不行的结论,但事实真要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凭什么四年时间就能从渭水之盟到攻灭突厥?女真人凭什么几千人起兵反辽十几年时间连续攻灭辽宋?蒙古人又凭什么靠着武力镇压亚欧大陆一个时代?人家就没困难么?人家就没碰到现实难题么?

M柯里昂 回复 09-26 09:51
所以不能接收难民,接收的难民就开始准备怎么祸害了。看看欧洲,特别是西南欧都开始黑化穆斯林化了,由这些难民造成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祈祷]

Gary
Gary 8
2025-09-17 19:04
好文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 7
2025-09-18 13:24
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
四川文科生
四川文科生 4
2025-09-25 11:21
汉初通过剿灭异姓王、平七国之乱以及刘彻本人的能力,将权力最大可能集中在中央。到了东汉时,中央对地方逐渐失控。当是时,地方郡守的权力相当大(军、政、人事、监察)、品秩高(秩比两千石)。两三代人过后,对皇帝忠诚度自然降低。察举制下内部繁殖问题严重。所以很多对外战争只是以州、郡为单位的单方虐菜罢了。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
2025-09-22 19:45
[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