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如何对待私利和公利?他不图私利,更不贪公利。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

泽阳谈历史 2023-07-01 19:37:14

晚清名臣张之洞,如何对待私利和公利?他不图私利,更不贪公利。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私利不可讲,而公利却不可不讲。 洋务运动之时,张之洞着手创建了许多新式企业,在湖广他又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他如果想敛财,自然不缺机会。英国人杨格在汉口传教,他曾评价张之洞:“这是中国的人才,他本可以成为大富翁,但他把财富用在了衙门。”他能和张之洞有什么联系呢?但他愿意这样赞扬张之洞。接着在张之洞的负责下,粤汉铁路、江浙铁路等被修建,其手下建议他为老家南皮修铁路,但张之洞拒绝了,他认为老家城市规格不够,不想让朝廷费财费力。 在公利上,张之洞在贵州安龙出生,他在家乡办小学,并为学校置办教材。后来慈禧太后赏赐了他5000两银子,张之洞不仅不收下这5000银子,他又自掏腰包1.2万两,在河北南皮修建了慈恩学堂,这个学堂便是后来的南皮一中。牺牲个人利益,投身公共事业与公共福利,张之洞绝不是说说而已。 当时清朝已经腐朽没落,官员能够远离金钱与美色的诱惑,已实属不易,张之洞更能舍己为公,不愧是清政府的肱骨之臣。 参考资料:《张之洞的“不讲”和“必讲”》 检察风云

0 阅读:0
泽阳谈历史

泽阳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