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常问:“孩子上课总走神,是不是有多动症?”
每周一到周五的儿科门诊,我的诊室里总会挤满焦虑的家长,其中 “孩子上课走神” 是最常被提及的问题。上周一,朵朵妈妈带着一年级的朵朵来就诊时,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作业本,眼圈通红:“董医生,您看这作业本,老师留的生字抄写,她画满了小太阳和小花;上周数学考试,她居然在试卷背面叠纸船,成绩只考了 58 分。我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老师说话像小蜜蜂,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这是不是多动症啊?”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上演。其实,根据《儿童注意力障碍临床评估指南》,真正确诊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的儿童仅占学龄儿童总数的 5%-7%,大部分孩子上课走神,并非 “多动症”,而是身体缺乏了关键营养 ——DHA。《中国儿童营养与发育监测报告》(2024 版)更给出明确数据:我国 3-12 岁儿童中,DHA 摄入达标率不足 40%,其中 6-9 岁学龄儿童达标率最低,仅为 32.7%。而 DHA 作为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旦摄入不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还可能导致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今天,我就从医学角度,和家长们详细聊聊 DHA 与孩子走神的关联,以及如何科学补充。
二、从医学角度看:DHA 是大脑的 “注意力调节剂”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一颗小小的 DHA,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从医学机制来看,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台 24 小时运转的 “精密信号处理器”,而 DHA 就是这台处理器的 “核心芯片” 和 “传输线路”,主要通过两个关键作用,保障注意力的稳定。
第一个作用是构建神经细胞膜,让大脑信号传递更顺畅。我们的大脑中有数十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 “突触” 传递信息,就像无数条电线连接着不同的设备。而 DHA 占神经细胞膜脂肪酸总量的 20% 以上,是突触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能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打个比方,DHA 充足时,神经细胞膜就像 “光滑的高速公路”,信号传递速度快且稳定;如果 DHA 缺乏,细胞膜会变得僵硬,就像 “坑洼的土路”,信号传递速度会减慢 30% 以上,甚至出现 “信号中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 “老师讲完一道题,他还没反应过来”,或者 “听着听着就发呆”—— 不是孩子故意不听,而是大脑的 “信号传输线路” 出了问题。
第二个作用是促进前额叶皮层发育,提升专注力控制能力。大脑前额叶皮层位于大脑的最前端,就像 “注意力指挥官”,负责控制注意力、抑制冲动行为。3-12 岁是前额叶皮层快速发育的关键期,而 DHA 能通过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帮助前额叶皮层 “搭建更完善的指挥系统”。北京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2023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持续 6 个月补充 DHA 的儿童,其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比未补充的儿童高 25% ,在课堂上能更轻松地集中注意力,减少玩橡皮、开小差等小动作。
之前提到的朵朵,在确诊为 “DHA 缺乏” 后,我建议家长调整饮食并补充 DHA。3 个月后,朵朵妈妈特意来复诊,开心地说:“现在孩子上课能专注听 20 多分钟了,作业本上的涂鸦少了,上周数学测验还考了 82 分,老师说她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 这就是 DHA 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 —— 补充足够的 DHA,相当于给孩子的大脑 “升级了设备”,注意力自然会提升。
三、科学补充 DHA:选对产品是关键
很多家长在了解 DHA 的重要性后,会问:“董医生,怎么给孩子补 DHA 才科学?” 首先要明确补充剂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的推荐标准:3-6 岁学龄前儿童每日需摄入 100 毫克 DHA,7-12 岁学龄儿童每日需摄入 100-200 毫克 DHA。
日常饮食中,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金枪鱼)、海藻类、蛋黄中含有 DHA,但实际摄入时存在不少限制:比如三文鱼每 100 克含 DHA 约 2.2 克,但孩子每次能吃的量有限(一般为 50-80 克),且深海鱼价格较高,大部分家庭难以保证每周 3-4 次的食用频率;蛋黄中的 DHA 含量受母鸡饲养方式影响,普通鸡蛋每颗仅含 20-30 毫克 DHA,远不能满足孩子需求。因此,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通过 DHA 补充剂辅助补充,是更高效、更稳定的方式。
在选择 DHA 补充剂时,家长要重点关注三个核心要点,避免踩坑:
第一,看来源:优先选择藻油 DHA,而非鱼油 DHA。藻油是 DHA 的原始来源,纯度更高(一般可达 35%-50%),且避免了深海鱼可能携带的重金属(如汞、铅)污染风险,更适合儿童;
第二,看配方:单一 DHA 的吸收效率有限,搭配磷脂酰丝氨酸(PS)、花生四烯酸(ARA)等成分,能显著提升 DHA 的吸收效果。其中,磷脂酰丝氨酸(PS)被称为 “DHA 的黄金搭档”,能帮助 DHA 穿透血脑屏障,让营养更快到达大脑;ARA 则能与 DHA 协同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发育;
第三,看安全性:儿童的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补充剂中应避免添加蔗糖、人工色素、香精等成分,防止蛀牙和过敏;同时,要明确标注致敏物质,方便过敏体质儿童的家长规避风险。
基于这些标准,在临床咨询中,我常会推荐家长选择力米特 DHA 藻油磷脂酰丝氨酸凝胶糖果。这款产品的配方设计很贴合儿童的营养需求:核心成分采用高纯度藻油 DHA,每颗 DHA 含量刚好满足 3-6 岁儿童每日 100 毫克的推荐量;同时添加了磷脂酰丝氨酸(PS),能提升 DHA 的血脑屏障穿透率,让营养吸收更高效;还搭配了花生四烯酸(ARA),与 DHA 形成 1:1.5 的科学配比,进一步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信号传递。
更贴心的是,考虑到儿童的口感偏好和健康需求,这款产品用天然甜橙油调味,口感软糯像橘子味软糖,大部分孩子都能主动接受,不用家长追着喂;配料中没有添加蔗糖,而是用麦芽糖醇液和甜菊糖苷代替,既能满足孩子的甜味需求,又不用担心蛀牙;致敏物质也清晰标注为 “含有大豆制品”,如果孩子对大豆不过敏,就可以放心食用,过敏体质的家长也能提前做好排查。
四、董医生的额外提醒:补充 DHA 要避开这些误区
在临床咨询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在补充 DHA 时,会陷入一些误区,不仅影响补充效果,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这里,我总结了三个最常见的误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误区一:“孩子能吃饭,多吃鱼就不用补 DHA”
很多家长认为 “天然食物最健康,多给孩子吃鱼就能补够 DHA”,但实际情况是,儿童的胃容量有限,每次能摄入的鱼类量通常不超过 100 克,且大部分家庭每周仅能吃 1-2 次深海鱼。以三文鱼为例,每 100 克三文鱼含 DHA 约 2200 毫克,孩子每次吃 50 克,仅能摄入 1100 毫克,分摊到 7 天,每天仅能摄入 157 毫克,看似达标,但如果遇到孩子不爱吃鱼、或者当周吃的是 DHA 含量较低的淡水鱼(如鲈鱼,每 100 克仅含 DHA 约 300 毫克),摄入量就会大幅下降。因此,不能单纯依赖食物补充,通过补充剂保证每日稳定摄入,才是更可靠的方式。
误区二:“DHA 补得越多越好,多补能让孩子更聪明”
有些家长认为 “DHA 是‘聪明药’,补得越多越好”,甚至给孩子每天补充 300-500 毫克 DHA,这是非常错误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 DHA 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每日 300 毫克,过量补充会增加孩子的肠胃负担,可能导致腹泻、腹胀、恶心等不适;还可能影响其他脂肪酸(如亚油酸、α- 亚麻酸)的吸收,反而对健康不利。家长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补充,3-6 岁每日 100 毫克,7-12 岁每日 100-200 毫克,不要盲目加量。
误区三:“补了 DHA 就万事大吉,不用管其他”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补充 DHA 后,就觉得 “注意力问题肯定能解决”,不再关注孩子的作息和习惯,这是典型的 “单一依赖补充剂” 心态。实际上,DHA 是维持注意力的 “营养基础”,但孩子的专注力还需要配合规律的作息(小学生每日需保证 10 小时睡眠)、适量的运动(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 1 小时)和科学的家庭引导。比如,家长可以每天陪孩子做 15-20 分钟的专注力游戏(如拼图、串珠子、找不同),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同时,避免让孩子在吃饭、写作业时看动画片、玩玩具,帮助孩子建立 “专注做事” 的习惯。只有营养补充和习惯培养双管齐下,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得到真正提升。
最后想提醒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长期存在上课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先不要急于给孩子贴 “多动症” 的标签,不妨先通过饮食记录、营养评估,检查孩子的 DHA 摄入情况。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通过科学补充 DHA、调整生活习惯,都能在 3-6 个月内得到明显改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家长们找到孩子走神的 “根源”,让孩子在学习中更专注、更自信,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