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来问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牛奶酸度超标、菌落总数不合格等情况,超级担

太金谈健康 2023-12-12 15:38:34

最近很多人来问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牛奶酸度超标、菌落总数不合格等情况,超级担心!

也经常有小可爱来问我,平时家里喝什么奶?到底怎么选?[疑问]

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

🐄打折的冷藏奶为什么不要买?

经常有人问我:超市里打折的巴氏奶能不能买?有什么不好吗?

关于「打折巴氏乳」的问题,很多小伙伴都觉得很划算,打个8折、甚至6折,感觉赚到了。

但我一直以来都不建议大家去买这类牛奶,因为不新鲜。

只有快临期的巴氏乳才会打折,试想下超市里的巴氏乳接近临期都卖不掉,可见周转是有多么差。这样的超市我很难相信晚上关门后,冷柜温度会设置的多么“节能”。

巴氏奶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就是「新鲜」。

因为巴氏灭菌工艺无法完全杀灭微生物,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微生物逐渐繁殖增多,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大幅降低,口感随着变差。

如果遇到超市冷柜温度不达标,或者被其它顾客反复拿取,都会影响到巴氏奶的品质。

比如我们看到巴氏乳被检测出菌落总数超标的新闻,其实大概率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无关,反而是不恰当的储存和运输导致的。

而对于一些超高温灭菌奶,出现的「酸度超标」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上的问题。

比如之前我们家爷爷在某某买菜App上买的巴氏奶,送到家门口的便利店自取,然后回家喝的时候就发现味道很奇怪。

原因大概率就是配送出了问题,或者便利店没有及时放冰箱,或者冰箱根本达不到合理的冷藏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家买巴氏奶,最看重的就是买当天奶(新鲜),还要配送及时。

🐄冷藏销售的都是巴氏奶吗?

✖️ 不是。

并且冷藏柜里的巴氏灭菌奶越来越少了。很多UHT奶(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是ESL(延时乳)都会被陈列在冷藏柜销售。比如盒马新上的这两款就都是「UHT奶」,而非「巴氏奶」。

⬇️ 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① 迎合消费者需求

很多消费者认为冷藏销售的奶更新鲜,把UHT奶放在冷藏柜销售,并且大幅缩短这类UHT奶的保质期(更接近巴氏乳的保质期),可以迎合消费者对于新鲜的需求。

另外,ESL乳确实保质期也没有很长,仍然需要冷藏保存。

② 口感更好

相信对口感敏锐的小可爱会留意,冰过的牛奶通常更好喝。而加热喝牛奶,总觉得没这么清爽。(为啥?等我查查)尤其是夏天,直接喝冰柜里的奶,真的清爽解渴。

③ 市场策略

冷藏牛奶通常可以被定位的更高端卖更高的价格,因此把UHT奶放在冷藏柜销售,其实是一种附加高价值的市场策略,也可以打造高端的产品定位。

④ 更安全

UHT奶放在冷藏柜里销售,几乎可以避免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在被反复拿取的环境下,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来说,都是更安全、不会出错的选择。

🥛要买蛋白质、脂肪、含钙量更高的牛奶给孩子喝吗?

过分「内卷」牛奶的营养素含量并不可取,很容易被商家抓住消费者心理,让你花更多的钱。

国标对于牛奶中的营养素含量都有着强制标准。比如针对巴氏乳有GB19645,其中对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有下限要求。因此,只要买的是预包装的市售牛奶,牛奶中的营养都有保证。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牛奶,会强调高蛋白、非脂乳固体含量高、高钙等营养卖点。有一些确实是生乳的品质更高,也有一些是通过加工工艺来提高成品牛奶的营养素含量。

我个人并不建议大家都去过分追求这些高数据的牛奶,最大的原因是成本和收益有点不太匹配。

图片

比如每100ml3.2g蛋白质和4.0g蛋白质相比,每天喝350ml的牛奶,从牛奶中获取到的蛋白质也只相差2.8g,完全可以从其它食物中获取到。(比如一个鸡蛋就有5-6g蛋白质)

110mg的钙和125mg的钙,每天喝350ml的牛奶,相差50mg左右钙。完全可以多喝50ml牛奶,或者吃些蔬菜、坚果来补充。

当然,对于不那么爱喝奶的娃来说,倒是可以选择高钙的牛奶。

另一个原因在于,牛奶生产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高蛋白高脂肪高钙」的偏好,会通过加工工艺来提高成品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从而提高牛奶的口感。

比如让牛奶喝起来更浓郁、更甜、更香。通过不断地积累,各种定位高端的产品数据越来越卷,价格也越来越贵,甚至会让一些消费者认为蛋白质3.2g的牛奶都是不好的产品。

牛奶的花费是每天都要投入进去的,因此我个人觉得把钱花在牛奶的内卷上着实没有必要,还是应该回归喝牛奶本身。与其纠结要不要买更高级数据更好的牛奶,还不如保证每天2杯奶。我就觉得9.9元只售当日的巴氏乳非常不错,喝起来荷包没负担嘛。

偶尔想换个口味或者想做个拿铁,可以买买娟姗奶或4.0高品质奶。你们觉得呢?

0 阅读:0
太金谈健康

太金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