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择偶标准,都包含“情绪稳定”这一点。
情绪稳定的人特别有魅力,成熟淡然、临危不乱,先处理事情再消化情绪。
但其实,有的“情绪稳定”,可能只是故意压抑了情绪。
会带来副作用——对自己和对身边人的共情缺失。
如果我们很不幸,遇到了这种假“情绪稳定”的伴侣,该怎么办?
1、帮助他接受自己的弱
不会回应你脆弱的伴侣,很可能也十分排斥自己的脆弱。
举个例子:
我和男朋友吵架,男朋友从来不低头。
往往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这时候,如果我只接受到他的表面信息:别管我,很烦你。那我们肯定会冷战。
但我知道,他其实也受伤,只是不会给自己架梯子。
我会和他说:
“大姨夫来啦?好犟,小犟牛。”
“还是喜欢你撒娇,一撒娇就好了。”
然后他就咧嘴笑了,借坡下驴,说自己最近确实大姨夫了。
2、多以“我们”的视角去面对问题
很多时候,冲突的爆发,是因为你想往东我想往西,我们虽然是伴侣,但还是松散的个体。
比如吃面事件,女生可能是想,“我们”的面不好吃,我要打抱不平。
男生则觉得,“你”要发火了,我得赶紧撤。
如果男生可以转变一下思路——
这是“我们”的事情,我屁股应该坐在老婆那一边。
或者女生说一句,我们一起去找他们吧,我不想你吃坏肚子。
事情大概会不一样。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身边有朋友工作到抑郁,辞职之后,告诉了父母。父母第一反应却是:“你不上班你吃什么。”好像没听见“抑郁”二字,不关心她的身体,朋友感到很受伤。
父母觉得“有饭吃”很重要,而朋友则觉得“心情愉悦”很关键。因为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内心对问题的重要性排序都不同。
亲密关系中也一样。对于伴侣来说,想要完全改变对方,使对方善解人意,几乎不可能。
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只能适度降低自己的期待。
乔拉米卡利在他《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说:共情,是放弃自我中心的视角,以他人的眼睛去看世界。通过共情,问题将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世界也得以扩展,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亲密关系中,共情是良药;当然,接受对方一下子无法共情,也一样很重要。#情感##家庭教育##心理成长联盟##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