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个农村姑娘。 在1979年的春天,上海知青戴建国做出了一个决定,改变了他和程玉凤两人的一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坚持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记录了一段异常坚韧的爱情。 1970年,18岁的戴建国被派往黑龙江逊克县下乡插队。作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城里人,他对农活一窍不通,经常因为完成不了任务而成为村里人嘲笑的对象。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名叫程玉凤的农村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 程玉凤,一个出身普通农家的漂亮姑娘,对戴建国伸出了援手。她的美丽、开朗和大方吸引了戴建国,两个截然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很快从相识发展到相爱。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一些村民对他们的关系表示怀疑,认为戴建国迟早会离开,而程玉凤也将因此受到伤害。 1971年,戴建国返城探亲,程玉凤的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嫁给了邻居。得知这一消息后,程玉凤绝望至极,她请求戴建国寄钱来解除婚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戴建国没有及时回应。程玉凤的婚礼那天,她情绪崩溃,最终导致精神失常。 一年后,戴建国得知这一切,内心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他决定留在程玉凤身边,尽管她已经无法认出他,他还是每天去看望她,忍受她的暴力和抵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1978年知青返城潮起,戴建国的父母急切希望他回上海。但是,想到程玉凤仍在遭受苦难,戴建国决定留下。他说,他对程玉凤有责任,不能离开。 1979年,戴建国向程家正式提亲的那一天,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戴建国站在程家的门前,手里拿着一封精心准备的信和一些礼物,心里既紧张又期待。程家的父母最初对这门亲事持保留态度,毕竟程玉凤的状况让他们担忧。但戴建国的真诚和坚定最终打动了他们。在一个简朴而温馨的仪式上,两家人宣布了戴建国和程玉凤的婚约。 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戴建国想象中的那样平顺。程玉凤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她会突然发作,变得极为烦躁和暴躁。但戴建国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他始终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来照顾程玉凤,哄她开心,陪她度过每一个难关。 1980年,他们的儿子戴小国出生,给这个小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戴建国在家庭的支持下,开始在报纸发表文章,后转职为记者,最终成为电视台的主编。他的职业生涯蒸蒸日上,但他从未忽略过家庭,总是抽时间陪伴妻子和儿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戴建国一家人于1997年搬到了上海。大城市的医疗条件更加先进,程玉凤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城市的复杂和繁忙也给程玉凤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次,她在一个陌生的街头走失了。 那是一个夏日的下午,程玉凤说要出门散步,戴建国因工作繁忙,没能陪她一同前往。没想到,程玉凤竟然迷失了方向。当戴建国发现妻子不见时,他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焦急地四处寻找。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他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无助。 戴建国沿着程玉凤可能走过的路线一遍遍寻找,同时打电话给警方和朋友求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的心越来越沉。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一家小店的门口。 "玉凤!"戴建国几乎是冲过去,紧紧抱住了程玉凤。她看上去有些茫然,但在见到戴建国时,脸上露出了熟悉的笑容。 "你在哪里?我找了你好久。"戴建国的声音带着哽咽。 "我……我不知道。"程玉凤的声音低沉,眼里闪烁着迷茫和恐惧。 戴建国轻轻拍着她的背,柔声安慰:"没事了,我在这里。我们回家吧。" 2010年,一家人在黄浦江边用餐时,程玉凤突然恢复记忆,认出了戴建国。这一刻,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感受到了岁月带给他们的考验与爱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爱,就有希望。戴建国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对程玉凤的爱不仅仅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一生的守候和责任。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时间的见证,永恒的记忆。
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反对娶了一个农村姑娘。 在1979年的春天,上海知青
小史论过去
2024-02-04 23:01:54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