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两架阿根廷战机瞄准英国“无敌”号航母发射了2枚导弹,英国海军立刻实施干扰,来袭导弹当即偏离航向。就在英军得意洋洋之际,一枚迷航的导弹突然鬼使神差地飞向了一艘载满英国战机的运输船!
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后,英国皇家海军特遣舰队长袭1.3万公里,一上来就击沉了阿根廷唯一的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阿根廷海军当即被废武功,退出战斗。不过仅仅过了两天,阿根廷空军就对英国海军还以颜色,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军最新式军舰“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5月25日,阿根廷空军故技重施,准备再次使用性能优异的“飞鱼”导弹对英国舰队实施打击。这次,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吨位更大、重要性更高的英国航母“无敌”号。阿军十分清楚,如果能重挫英军航母,英国此次的军事行动就极有可能铩羽而归。
5月25日15时,阿根廷空军2架“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各携带1枚“飞鱼”导弹从机场悄悄起飞。当时海上有8级风、6级浪,两架战机以海浪作掩护,依靠海岸雷达提供的数据,沿30米的低空隐蔽地飞向了英国舰队。
在距离英军舰队约80公里处,阿军飞行员打开了机载雷达,他们随即发现了一个大型海上目标及其周围的若干小目标,阿飞行员断定这就是以“无敌”号航母为首的英军舰群。
英军先进的舰载雷达网此时也已经发现了阿军战机,舰群随即进入一级防空戒备状态。阿飞行员清楚,他们已经进入英军的防空杀伤范围,两人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未来得及实施补充侦察,便在距目标群约48公里处各自匆忙将“飞鱼”导弹射出,并立即调转航向以最大速度返回基地。
“飞鱼”导弹是一种整体性能优异的导弹,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目标的距离和其自身的飞行高度会自动输入电脑。发射后,导弹先作急速斜降,到离海面15米的高度时转为水平巡航飞行,飞至离目标5千米时,导弹第二次下降,当离水面1.8~2.4米,距离目标300米时,开始向目标俯冲攻击。此时它的速度可达1100千米/小时。
吃过“飞鱼”大亏的英国海军这次不敢有半点怠慢,4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大山猫”电子干扰机立即升空实施电子干扰。与此同时,舰艇上和直升机上抛出大量干扰用的铝箔条。2枚“飞鱼“导弹的前方,顿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电子干扰波束。
干扰很快奏效:前面那枚“飞鱼”迷失方向,在不远处栽进了大海;后面的“飞鱼”也因受到干扰而偏离了航向,转而向“无敌”号航母右侧飞去,英国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后面那枚迷航的“飞鱼”导弹,在冲出消极干扰云和对主要目标跟踪中断后,其自动寻的装置意外截获另一个大目标的反射波束,并即刻循此波束高速飞去。这个大目标就是排水量1.5万多吨的“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
“大西洋运送者”号原本是一艘民用商船,马岛战争爆发后,英国本土与马岛之间1.3万公里长的补给线,让本就数量有限的英国补给舰显得愈加捉襟见肘。无奈之下,英国政府临时征用了大量商船,“大西洋运送者”号便是其中之一。
英国皇家海军当时用了7个昼夜将“大西洋运送者”号改装成一艘直升机运输船,被编入特混舰队。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大西洋运送者”号还未来得及安装防御武器和电子干扰系统。也就是说,此刻这艘巨轮没有任何防御导弹的能力。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望着当时来势汹汹的阿根廷战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舰长伊恩特意将船贴近“无敌”号航母,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不过,伊恩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原本瞄准航母的导弹最终竟然鬼使神差地朝着自己飞来!
当时,“大西洋运送者”号正位于“无敌”号航母右侧7公里处。甲板上的英国军人在发现那枚改变方向的“飞鱼”导弹朝自己飞来时,完全不知所措!“赤手空拳”的“大西洋运送者”号此时没有任何办法应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鱼”导弹撞向自己。
数秒过后,“飞鱼”导弹狠狠扎入了“大西洋运送者”号的左舷中部。随着“轰”一声巨响,弹体内165千克的高爆炸药将船舷直接撕开一个直径近4米的大洞,猛烈的爆炸引发熊熊大火,冰冷的海水迅速灌入船舱,12名英军士兵当场丧命。
更糟的是,没过多久,这艘造价上千万美元的商船连同它运载的3架“支奴干”式直升机(英空军总共只有4架)、12架“威赛克斯”式直升机以及英军准备用来在马岛沼泽地上修建飞机跑道用的上千吨网状钢质材料一起沉入了大西洋海底。这使得英国准将汤姆森指挥的登陆马岛作战,遭受了沉重打击!
“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船阴差阳错地成为“无敌”号航母的替罪羊,“飞鱼”导弹这一误击创造了现代海战中一个奇特的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