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

老上海会 2024-06-16 12:12:42
今天继续读下章斯睿老师的这本书[微笑R] 从历史来看,好像以前在上海买牛奶就像买菜一样,牛奶源头的品质来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问题是,牛奶这种东西相对菜就特别容易有细菌,导致疾病, 对了,现在在上海还能看到的牛奶棚这个名字,就是卖糕点和牛奶的那个连锁店,就叫牛奶棚。 牛奶棚三个字就来源于老上海对于这种单独卖牛奶的个体户的称呼。 而当牛奶刚刚开始流行在上海时候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牛瘟的问题 第二个是牛奶本身细菌超标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那个牛奶造假,就是掺水,牛乳交融的问题。其中租界认为华人的牛奶棚问题更为严重,而且有很多是没有执照的牛奶棚。 工部局使用的三板斧就是制定严格标准,加大检查力度,建立牌照等级制度。 这里面也有不断的拉扯,但这个过程,从牛奶那么一件在历史上的小事,还能看出当时上海的情况,混乱与有序交融,土法和“文明”相伴。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小果子

小果子

2
2024-06-19 08:26

哈哈,感谢感谢!!

老上海会

老上海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