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证)北宋菱花航海镜/两段文字在末图中
游梁公隼
2024-07-25 00:25:25
这是学者最新已考证的北宋徽宗时的菱花形「航海镜」,又称海舶镜。之前一直被人误为南宋或金代的。航海镜印证着中古时宋朝在世界有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及成就,船只远达非洲东岸多国。工匠将宋船航海的艰险场面,以艺术手法浓缩铸在铜镜的背面。
早在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已出土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雕花木船桨,还有上古各代的独木舟,一直无断绝过。《逸周书》及《慎子》分别记录了在东周时代,浙江宁波已造海船。文物及史料可证中国本就是一个造舟船的古老国家,也无须学习外地造船法,更没有什么大洪水浸死全民、上方舟之事,中国出土文物及历史证实,中国不受西方荒诞神话这一套,绝不能信。
此镜版模比同类清晰,镜面无严重锈蚀,黑漆古色带浅绿锈,保存甚好。图中有一大船,在巨浪中航行,它使用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横带帆、远航升降帆(至今仍用于国际比赛);宋代已发明由北斗星辨别方向的航海罗盘,以及多格防漏船仓,此等设计,至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有沿用。船上有船员手执宝剑,正在对抗海中的恶龙,而附近海域,满布各种「海兽海怪及大鱼」。现在我们才知道古人载的「海兽」尖圆头而身肥粗的,原来就是海狮海象一类。镜上波涛汹涌,表达出大海航行是诡谲变幻、九死一生的。由唐代鉴真和尚六次渡海才成功到达日本而前五次多船毁人亡,可见古代远航要对抗波涛及天气,殊不容易。
学术界考古发现崇宁及宣和年间的两座原封墓出土了各一海舶镜,立即推翻了人们(包括古董界)的认知,其意义大。早在宋神宗时代,宋船已至中东、北非及非洲东岸,贸易商品,非洲近年也不断掘出北宋铜钱。至北宋末年徽宗时期,已达极盛,只明州、温州、吉州三地,一年已造漕船2500只,全国可想而知。因海洋商贸浩大,内陆亦繁茂,导致宋朝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富庶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北宋大船,已可载七、八百人和大量货物,《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更志:「(舱房)高及丈余,四壁施窗户,如房屋之制,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这是官船。另有民船,近年在中国海域发现的宋船「南海一号」,其排水量已达六百吨,到明代,可达三千吨,中国航海仍然是世界第一。明白了以上,方知镜上篆文「煌丕昌天」四字的背景。
菱花形是宋沿唐的风格,唐宋也是汉文化的鼎盛时代。小小的一面铜镜,它寓藏着很大的讯息量,有书法、有图画、有历史、有哲理,物少而义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