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登华山》2024梁公隼
游梁公隼
2024-07-26 00:35:51
我在接近二十年前,第一次去宝鸡市,现在比较一下,社会状况及基建,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年由西安出发,坐车一个半小时可至城西公交车站,再三元,可坐两小时车至法门寺,那时佛指舍利可近距离看到。再两元,可一小时车至武则天乾陵。一个人去,年轻时就是敢闯。那时,很多乞丐,我用一千多元人民币打散成十元一封红包,在路上见贫人便派。包括上华山的真道长。路上吃的馒头,又硬又干,有一种大饼,叫锅盔,一听名字便知难吃,竟然是传统食物。终于知道「秦兵耐苦战」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啃、捱苦。那年也是第一次登上 华山。
我在山下派文具,认识了两兄弟,是原居民,告知:原来登华山不要在白天,而是晚上。先中午睡大觉,黄昏吃饱,在晚上九时登山。步行。凌晨三时要到达四份三段,四时半看日出!
登上山必须穿软底鞋,因极陡峭吃力,中途必全身出汗,可在山间休息,至凌晨三时,气温会突降十多度,云烟会由岫谷袅袅飘出,非常好看。那些年,未流行汉服、未有上网手机,我带了一套全真道忏衣,在奕棋亭穿上拍照,又在山上吹箫,很多人来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什么是奕棋亭呢?就是宋初高道 陈希夷(陈抟老祖)和宋太祖 赵匡胤下棋的地方,宋太祖输了一局,把华山布施了道教,不收道人税。亭子整体在明代用石砌重建,耸立在山谷中一傲然耸立的石峰上。而 陈希夷之道,就是源自在华山更早修道的 吕祖(吕洞宾)的,陈在华山修内丹入定,人们不晓得他在做什么,称做睡功。道人心抛物外,至此易,皇帝身系天下,敢至此不易,一失足跌死,什么都没有了,宋太祖的武艺和襟怀,也值得敬佩。
年纪大者不宜爬下奕棋亭,当年要签下一张生死状,下去时没有梯级,是反身伏在五百多年前明朝人开凿的天梯慢慢下去,每一级只是3英寸深的小石洞,容纳到三份一只脚板,手执着一条铁链,一步插一洞,缓缓而行,往下一望,就是万丈悬崖,旁边就是飞过的小鸟,所以一怕,腿软,手一松,立即往生。当人满以为过了几关后,脚可踏之洞便愈来愈疏,山势愈来愈斜,人便如一只山羊般贴石而伏,铁链的尽头是一根打入石壁的铁柱,网球拍般粗的,细望更怕,「大明成化二十年」,即五佰多年前?仍未松脱吗?你一思索,凉风便吹来了,只会更恐惧,尤其不要往最下望。最后一段有一个大坎,必须拉着铁索,纵步一跳,所以叫「鹞子翻身」,非常惊险。当年安全设施不如今天,所以无甚人敢去,山边围栏满是人,可石亭只寥寥两三。
(末段在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