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新婚夜,17岁的徐悲鸿厌恶地看着新娘,随即却吹灭蜡烛将她扑倒例行床事,

聊聊环宇事 2024-08-01 14:17:01

1912年新婚夜,17岁的徐悲鸿厌恶地看着新娘,随即却吹灭蜡烛将她扑倒例行床事,儿子出生后,徐悲鸿故意给他取了个晦气的名字。可当他发现儿子居然有绘画天赋时,他又觉得后悔不已。 【来源:“中国近代画之父”:徐悲鸿. 国际在线. [2023-06-30].】 谁能想到,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会给自己的亲生骨肉取“劫生”这么个名字? 这背后,藏着一段他想要拼命逃离,却至死都无法释怀的过往。 徐悲鸿,中国画坛的泰山北斗,他的画作雄浑壮阔,奔放洒脱,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然而,他的人生却并非如他的画作般肆意挥洒,反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尤其是他早年的那段包办婚姻,更像是一道深深的伤疤,永远刻在了他的生命里。 徐悲鸿的艺术天赋,在他年幼时就已显露无疑。 出身贫寒,父亲是个乡间画师,徐悲鸿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画,十几岁便开始靠卖画补贴家用。 然而,在那个年代,婚姻大事哪能由得了自己做主? 徐悲鸿内心渴望自由恋爱,但17岁那年,还是被父母按着头娶了媳妇。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徐悲鸿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妻子毫无感情,婚后更是对她冷淡至极,没多久就抛下新婚妻子,独自跑到上海去追求他的艺术梦了。 独守空房的妻子,默默承受着一切,侍奉公婆,操持家务。 一年后,她怀孕了。 兴冲冲地写信告诉远在上海的丈夫,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徐悲鸿一封冰冷的回信,信中只有短短几个字:打掉孩子。 徐悲鸿将这桩包办婚姻视为枷锁,认为是妻子拖累了他追求艺术的脚步,就连未出世的孩子,也被他视为累赘。 然而,徐家父母却坚决反对打掉孩子,他们盼孙子盼了好多年,说什么也要留下这个孩子。 徐悲鸿拗不过父母,最终还是妥协了。 孩子出生后,徐悲鸿给他取名为“劫生”。 这个名字,充满了怨怼和不甘,也预示了这个孩子一生的不幸。 “劫生”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徐悲鸿对妻子的态度。 他依然沉迷于艺术的世界,对妻子和儿子不闻不问,仿佛他们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 可怜的“劫生”,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在缺少关怀的环境中长大。 而他的母亲,则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希望用自己的爱来弥补丈夫的缺失。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人开玩笑。 “劫生”四岁那年,徐悲鸿偶然间发现了他惊人的绘画天赋,这让他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自己艺术的传承。 他开始关注“劫生”,教他画画,父子之间也渐渐建立起了一丝微妙的联系。 然而,这份迟来的父爱,并没有挽回“劫生” 的命运。 仅仅三年后,“劫生”就因病夭折,年仅七岁。 这个消息,对徐悲鸿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曾经被他视为累赘的孩子,竟然会如此早逝。 他开始悔恨,悔恨自己当初的冷漠和无情,悔恨自己给了儿子那个不吉利的名字,更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珍惜与儿子相处的时光。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劫生”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七岁,而他的妻子,也因为儿子的离去郁郁而终。 接连失去妻子和儿子,让徐悲鸿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他将这份愧疚深埋心底,却再也无法摆脱“劫生”这个名字,以及那段充满遗憾的过往。 后来,徐悲鸿遇到了蒋碧薇,两人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蒋碧薇的出现,给徐悲鸿灰暗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 然而,即使在新的感情中,徐悲鸿依然无法忘记“劫生”,无法忘记那个被他辜负的妻子。 “劫生”的死,成了徐悲鸿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 他将这份愧疚化作创作的动力,用画笔记录下他对儿子无尽的思念和爱。 可以说,徐悲鸿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

0 阅读:601
聊聊环宇事

聊聊环宇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