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直接将女兵扛到了炕

濮铭爱历史 2024-08-20 23:52:58

1937年,地主王学文发现一20岁女兵躺在家门口,见四下无人,直接将女兵扛到了炕上,然而,当女兵解开衣襟后,王学文震惊地说:“怎么会这样……”     女兵吴仲廉从怀里抱出来了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带着哀求的语气说道。   “王大哥,这孩子以后就交给您抚养,让他跟着您的姓!”   王学文有些惊讶,他和这位女红兵素不相识,她怎么就要将自己唯一的孩子托付出去呢?   吴仲廉如此也是无奈之举,她和王学文没什么交情,但早就听说王学文是个大善人,平日里就会帮着乡里乡亲们做事,断然不会拒绝一个女兵的“托孤”之举。   那这个孩子的父亲又是谁?吴仲廉怎么在大雪天里独自带着一个婴儿?   这个孩子的父亲叫曾日三,他和吴仲廉是革命的战友,也是夫妻。自从日本人侵略中国之后,曾日三就跟着部队一起去伏击日本人,吴仲廉之前也是战场上的一把好手,因为临盆之日将近,这才待在了家里休养。   曾日三在一次伏击中没来得及撤退,他不幸被子弹击中了心脏,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在家中的吴仲廉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时间悲痛不已,生下来一名男婴。   这个孩子生在冬日,脸蛋红扑扑的,像极了他的父亲。   可吴仲廉刚刚做完月子,日军就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扫荡,吴仲廉将孩子塞进了自己胸脯之中,脚踩着雪一点点艰难的逃离着。   由于吴仲廉生产完不久,她的身子还十分的虚弱,走了一段路后,就晕倒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   这户人家的主人正是当地的地主王学文,他可不是什么“恶霸”,而是十里八乡都称赞的“大善人”。谁家要是有个三灾六难,或是什么过不去的难处,王学友总会伸出手帮上一把。   王学文听到家门外似乎有什么异响,他便将打开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躺在地上,穿着破烂红军服,脸色发白的女人。王学文来不及多想,便将吴仲廉抬到了炕上,还让人将火烧的更旺些,好让吴仲廉的身上暖和起来。   当时的日军正在四处围剿,收留红军要是被发现了,可是个不小的罪名。但王学友不怕这些,他可看不得一条人命被活活的冻死,便将吴仲廉带回了家中。   吴仲廉得知救自己的人是大善人王学文,便将怀里的婴儿给抱了出来。吴仲廉身上肩负着抗日的重任,她要上到前线去和日本人拼命,没办法带着一个刚满月的孩子。   王学文被吴仲廉夫妻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答应了收养这个孩子。吴仲廉给孩子取名为“王继曾”,寓意为继承父亲“曾日三”的遗志。   吴仲廉投身于抗日的前线,王学文则将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不仅将他送到学堂里读书,甚至每日还要亲自询问功课,简直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   抗日战争加上解放战争,吴仲廉这一离开孩子,就是十来年,等她再次见到儿子王继曾时,他已经成了个大小伙子。王继曾对数十年未见的母亲一点也不生疏,这还要得益于王学文的悉心教导。   王学文教育王继曾,他的父母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在为了保卫国家而战。   王继曾之后便跟随着母亲一起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王学文害怕自己地主的身份影响孩子将来的前程,便主动和孩子疏远,回了老家度过晚年,没再提起自己是孩子继父这件事。   信息来源:中国妇女报——《“红军娃”故事里的军民情深》

0 阅读:3567
濮铭爱历史

濮铭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