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文学讲述了什么,它首先讲的都是人”

亦瑶谈文学 2024-09-21 12:42:54
zui初不喜欢读散文,是因为年少无知未经世事,无法体味其中的美。后来不喜欢读散文,只因其包含着人真实的情感与想法,美好的那部分就不说了,但还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悲伤、脆弱、痛苦,它们吸引着我,却也挑起了我敏感的神经。但zui后发现,还是不能错过散文,要去其中看花看世界,看雪看人生。 我忽然就想起了前阵子在一本书中读到的一句话:无论文学讲述了什么,它shou先讲的都是人。 于是我又回头翻了翻zui近手里的五本散文,五本小书,不同风格与色彩,但无一不是为“人”而书写——是啊,文学如何能撇开人而存在呢。 犹记得去年读沈从文先生的一篇散文,翻开之前以为写的是云南的云,读完之后才发现,即使是写云,zui终还是回到人的身上:云南色调单纯的云,并末教育出崇高的人来,他们有目的地学习与工作,“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忘记理想与国家,惹得沈从文先生叹惋——“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又如这套散文小书里叶梅的《知春集》,她写niao写春,写山写河,写大自然的一切景物,zui终还是回到人与自然的话题,规劝人类与自然和谐:“尊重大自然,以一棵草、一只niao的心情和目光打量世界,感知生命,或许是我们应当尝试的。”此书中,作者不断书写自然给予人类的温馨与平和,让我看见褪去工业色彩的世界,是迷人而舒心的。 而其余四本:李浩的《在记忆、行走和思考之间》,王祥夫的《绿皮火车穿过长夜》,兴安的《天兴如此》,张瑞田的《且慢》,就更离不开人了。他们从内心、从日常生活、从民族风彩、从历史……出发,写下一篇篇生命体悟。 因而我从中看见的不仅是用词考究的文章,也不仅是我难以企及的文采,还有那些我们心中汹涌着的却难以直言的、关于生活与生命的,感受与秘密。 或许,历经了一定的世事,人便会读懂散文,读懂散文中的事与物,以及事物背后的他人与自己,还有那些永远留在那一刻但一生难以忘却的情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