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严嵩倒台,在被抄家时提出:留点钱打发仆人。徐阶听闻,一字一句道:“我

正史聊历史 2024-10-06 13:05:40

1562年,严嵩倒台,在被抄家时提出:留点钱打发仆人。徐阶听闻,一字一句道:“我记得,杨继盛家里没有仆人。” 1562年,严嵩那老狐狸栽了跟头,抄家时还跟官府讲价还价:“给点儿小钱,我好打发那些跟了我多年的小弟们。”徐阶一听,直接来了一句接地气的:“我说老严啊,你忘了?杨继盛那哥们儿家里,可没养过仆人,过得跟咱老百姓似的。” 说起来,明嘉靖那会儿,朝廷里那叫一个风起云涌,权谋大戏天天演,就跟咱们村头的大戏台子似的热闹。那些大佬们在幕后你来我往,斗得跟斗鸡似的,全是为了自己那点小九九。古人说得好啊:“赢了当王,输了成狗,这道理自古没变过。”这不,到了1562年,严嵩这大佬终于也栽了,权力的小船说翻就翻。严嵩,这位老兄当年可是朝堂上的大红人,威风得跟啥似的。但你知道嘛,权力这东西,跟炒股票似的,一不留神就跌得你怀疑人生。“月亮圆了就开始缺,啥东西太满了都得往回缩”,严嵩那阵子的风光,也就跟烟火似的,一闪而过。 结果咋样?嘿,就因为那么些个事儿,他被一脚踹出了权力圈,家也被翻了个底朝天,以前那风光劲儿,跟做梦似的,醒了啥都没了。 这世道啊,有权有势的人,今天还在云端飘,明天可能就摔泥里了。严嵩这档子事儿,简直就是人生过山车的现实版,不光是他个人的悲喜剧,还是整个时代的哈哈镜。透过这事儿,咱们瞅见了人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贪啊、自私啊,也瞅见了正义和清廉那闪亮亮的光芒。1562年秋,京城的天儿跟哭丧着脸似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嘛!那天,严嵩府上热闹了,不是办喜事,是官兵把门给围了水泄不通,往日的风光无限,嗖的一下,没了影儿。严嵩站门槛上,瞅着满院子的兵哥哥,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跟吃了黄连似的。他憋出一句:“嘿,哥们儿,好歹留俩子儿,让我打发打发手下这帮兄弟。” 这话听着,跟求人施舍似的,但徐阶,那位朝堂上的老狐狸,眼睛亮着呢,听完这话,嘴角一撇:“我说严大人,您忘了?杨继盛家里头,那是一清二白,连个打下手的都没有。” 这话一出,跟往严嵩心口扎了把刀似的,直接又狠。杨继盛,徐阶的爱徒,那脾气,硬得跟石头似的,不懂弯腰,结果刚出道就被绊了一跤,流放狄道那鸟不拉屎的地儿。可巧了嘛这不是,诬陷他的那位,自己先栽了跟头,嘉靖爷大手一挥,嘿,杨继盛又回了京城,还混上了兵部武选司的头儿。这职位油水足得能游泳,但对小白杨继盛来说,能坐上去,全靠严嵩那盘大棋。严嵩推他,可不是因为他多正直,而是因为他政敌正诬告他呢。这政治斗兽场,杨继盛就是严嵩手里那把趁手的刀,专砍对手。 在狄道那地儿,杨继盛那叫一个孤单寂寞冷。晚上风一吹,街上一片荒凉,他感觉自己就像那无根的浮萍,连灰尘都比他有个落脚的地儿。但他倔啊,再难也不向歪门邪道低头,这份轴劲儿,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后来回了官场,兵部武选司那诱惑,他眼皮都不带眨的。对他来说,官帽子轻如鸿毛,心里那点坚持和正直,重如泰山。有次深夜,他还跟徐阶老师掏心窝子:“老师啊,星星再远,我心里那信念比它还硬气!”徐阶站那抄家乱现场边儿上,跟看大戏似的,眼神儿穿透了那鸡飞狗跳,直愣愣瞅着严嵩。他脸上啊,没笑没怒,就跟老僧入定似的,心里头那思绪,比那迷宫还绕。他琢磨着:权力这玩意儿,真是能把人腐蚀到骨子里;可再看看杨继盛那小子,正道走得比谁都直,真心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严嵩呢,现在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一脸的不服气加害怕。他家那帮下人,哭的哭,嚎的嚎,跟唱大戏似的。金银财宝,一件接一件往外搬,家里头乱得跟被龙卷风扫过似的。可徐阶呢,就像海上的一座孤岛,任凭风浪再大,他那儿都波澜不惊,心里头那个转啊。

0 阅读:23
正史聊历史

正史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