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佩服左宗棠!”这个省相当于7个英国,可当初李鸿章说不要就不要了,气的左宗棠大骂:“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倒是大方?”最后他坚持要抬着棺材出征,感动了慈禧,总算是守住了国土,实在想象不到,要是去新疆还得办护照,会是啥感受?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红网 2023年1月5日关于“从上谕“六条”探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归因”的报道) 1875年春天,左宗棠在甘肃肃州整军备战,准备夺回新疆,当时的新疆可不太平,阿古柏在那儿闹事,俄国人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不过左宗棠老自在,一点都不着急,他深知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钱和粮食! 没这两样,再厉害的将军也打不了胜仗,所以在大军出发前,他就开始到处筹钱:找各省要,实在不够就找外国银行借。 这样未雨绸缪,才让他后来能在短短一年半内就把新疆收复了,怎么样,左老爷子这招儿高明吧? 治军理财两不误,难怪能成大事! 他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非兵非民"的屯田方式,让士兵在战争间隙种地,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安抚了当地百姓。 站在城头上,左宗棠眺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心里犯了愁,虽说粮食的事总算搞定了,但要把这么多东西运过去,可不是件容易事。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灵机一动 —— 用骆驼!这主意真不错,骆驼不挑路,吃得又少,正适合走这种崎岖的山路。 看到士兵们在操场上训练,左宗棠的心里美滋滋的,这些小伙子,现在一个个腰板挺得笔直,动作整齐划一,跟以前可大不一样了。 他一直强调,当兵首先得有颗强大的心,然后才能有真正的胆量,装备的事他也没少操心。 他找人仿造了德国最新的火炮和枪支,还托人从国外买了不少武器,这下可好,士兵们不仅精神头十足,手里的家伙也都是最好的。 左宗棠最擅长的就是用人,他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要用对地方,在他手下做事的人,都觉得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他常跟身边的副将说:"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比如,他任用了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刘锦棠,也给了性格鲁莽但勇敢的额尔庆额机会... 左宗棠站在那儿,眼神坚定地扫视着眼前的将领们,他心里清楚,要打赢这场仗,光靠自己可不行。 "伙计们,"他开口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满力量,"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咱们得拧成一股绳,才能搞定这个棘手的活儿。" 左宗棠心里盘算着,新疆那地方可不好打,地方大,天气恶劣,急不得,他琢磨着得慢慢来,先打北边,再打南边。 每次打仗前,他都让兄弟们好好歇歇,养足了精神再上,眼看着要打吐鲁番了,有人嚷嚷着要马上动手。 左宗棠摇摇头,心想这些毛头小子太急躁了,"别急,"他说,"现在外头冷得要命,山上都是雪,咱们等开春再打,既能保存实力,还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就这样,左宗棠带着他的兄弟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新疆收复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本事,更显示了清朝在西北边疆的决心。 左宗棠的新疆之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周密的准备工作,以及灵活的战术运用。 同时,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以及对士气的维护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对左宗棠及其将士们肃然起敬。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壮丽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得不佩服左宗棠!”这个省相当于7个英国,可当初李鸿章说不要就不要了,气的
易信娱乐
2024-10-07 16:42: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