⁰³/₂₁折桂桥|画竹入心流,仿佛身在其中

林凡三尼写字人 2024-10-09 12:19:06
国庆假期结束,画完了沈周《东庄图册》的第三张折桂桥。 . 之前试着裁了两张15年的老纸古颂,初试便觉得明显感受到柔和不燥,墨韵层次分明。画到第二张。发现画画不仅是和水墨在游戏,和纸热络起来之后,落笔便大约知道是什么效果,像是熟悉的朋友,递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于是画完这一张,便把那张裁过的四尺剩下的全裁了,接下来的六张就不再花心思换纸了。 . 这次琢磨了竹的画法,和同一个元素前中后景的表达,包含色彩、明暗、枯润、背景的渲染,还有构图中的疏密关系。 . 前面的竹,特别是边缘位置的竹叶,姿态要足,片片不重复,体会到“胸有成竹”是何意;中景的竹,明暗对比要弱一些,但是要留足余地,拿捏准了,否则远景的竹便没有空间画出层次来。这四片竹,是自认充分渲染好了背景后才画了叶子,发现即便渲染了好几遍,下手还是轻了。仔细想了想,可以尝试先画出每个部分靠后的竹,依据这个明暗渲染浅一个层次,待水干了之后,再提前面的竹叶。这样被铺过一层背景色的竹,便氤氲起来,后退了一步,和后画的竹形成的层次也更自然。 . 这张是菜放盐帮我选的,他说看到这个画,觉得自己就是画中人,在河岸边玩耍。自己画的时候,出现两三次的心流时刻,似乎身在其中,手指都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湿度,也闻到了竹林间的气息,也许和之前有好几年的时间,常常一个人呆在竹林里有关,这一张画的特别带入。 . ♣ 沈周东庄图册| 折桂桥原大临摹 ❍ 范本:沈周册页精选 ❍ 尺寸:28.7x33cm ❍ 起稿:碳条 ❍ 墨:灯火墨条 ❍ 矿物颜料:花青 赭石 藤黄 ❍ 纸:15年古颂 ❍ 皴擦笔:百灵 ❍ 勾线笔:水仙 ❍ 染色笔:大中小号白云 .

0 阅读:1

评论列表

鹏来

鹏来

2
2024-10-09 21:39

天呐,我看了大半部分绘画过程哈哈哈哈哈!

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

1
2024-10-09 21:26

虽然我水平没你好,但是前景那棵树是亮点,但是有一些明显的问题:树根部分空洞太大,有一种扎不住的感觉。树干中间有一段太鼓了看着别扭。树枝整根露出来,显得叶子不是长树干上,应该要有一些遮挡,显得更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