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临八大《临河序》,体会枯润与笔墨的关系

林凡三尼写字人 2024-11-21 15:20:06
上周初遇八大,写的是《临河序》,除了八大令人叹服的结字,还留意到很多藏锋起笔还有饱满的线条。当时找了支七狼三羊的笔,想着用这三分羊增加点润度,写下来润感和钝感倒是有了,但原帖上八大蘸一次墨写两个字便开始枯笔实在把握不住,于是不停的刮墨,甚至在纸巾上吸一吸,才勉强模仿出一点点感觉,但真真做作刻意。 . 果然作业交上去,老师点评:“继续练习控墨,整体的点画枯笔虽然很多,但是都不够沉稳,有些轻飘急躁,枯笔也要写的稳……” . 这周再写,继续动脑子。先把硬件想明白了,写的时候才能更专注如何把枯笔也写的稳,不至于影响这点有限的手上功夫。上周用的是出锋2.5cm 加了三分羊豪的木兰,这次用更小的纯狼毫大雅,狼毫更容易出渴笔,从笔豪特性和大小上,双管齐下把蓄墨量给降下来。用浓度高的作品墨天衣无缝,配合六分熟的宣纸,润的部分能把墨吃进去,并有自然微微晕散,枯的部分也能过度自然,速度变化控制墨迹效果。果然一试,符合心里预期。听老师的话刻意放慢整体速度,一气呵成,迎来了久违的心流。 . ♣ 临八大山人《临河序》 ❍ 纸:夜光银老版(老版售罄,左下链接中为新版,撒银调整为细闪,熟度略有增加) ❍ 笔:大雅|出锋2.2cm 口径0.75cm ❍ 墨:天衣无缝 ❍ 尺寸:65x35cm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