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参考资料:光明网:2024-07-17:爱国主义与斗争精神的高度结合——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历史启示) 左宗棠:身居高位却过着简朴生活的官员 左宗棠,晚清重臣,封疆大吏,名震一时。 这么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他们留下的遗产并不多。 这不禁让人疑惑,手握重权、俸禄丰厚的他,为何最终落得如此清贫?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左宗棠的为官之道和人生选择。 左宗棠那会儿一年的工资有四万两银子,那可是相当高的收入。 他家境一般,可以说是挺紧张的。 每个月只有二百两白银的家用开销,与其显赫的官职和丰厚的俸禄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巨大的落差,引发了后世对其财富去向的种种猜测。 19世纪70年代,新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带兵攻入了新疆,抢占了新疆很大一部分地方,想要把那里从中国分裂出去。 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伊犁地区,使得新疆局势更加复杂。 在这种艰难局面下,朝廷里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员主张“海防重于塞防”,认为应当集中力量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而新疆的得失并非国家核心利益。 左宗棠不顾大家反对,坚信新疆位置关键,不能轻易放弃。 他指出,放弃新疆就如同自毁长城,将给国家带来长远的安全隐患。 朝廷决定派兵支援新疆,于是让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全权指挥那支西征的大军。 当时国库没钱,给军队的经费不够,这场打了很久的战争实在撑不下去了。 左宗棠为了筹集军费,到处奔波,甚至不惜大举借贷高利。 此外,他还将自己的俸禄大部分投入军中,以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几乎倾尽了所有。 左宗棠既是个厉害的军事人才,又是个真心实意关心老百姓的好官。 当他在浙江当巡抚的时候,他特别努力地组织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的百姓,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当妻子询问他俸禄的去向时,他坦言,除了用于军费开支外,很大一部分都用于赈济灾民,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左宗棠觉得,当官就要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分内的事。 他始终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例如,在浙江任职期间,他不仅积极平定太平天国叛乱,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鼓励商业发展,使得浙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这些举措,无不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左宗棠并非出身名门望族,早年也经历过不少坎坷。 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奋斗,一步一步爬到了权力的最高层。 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到担任浙江巡抚,再到收复新疆,左宗棠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忠诚。 他的升迁之路,并非依靠权谋或裙带关系,而是凭借着实实在在的功绩和能力。 左宗棠对有人质疑他贪污一事,二话不说就向朝廷提出了要自查的要求。 最终,调查结果证明了他的清白,也赢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和赞赏。 慈禧不仅为他加官晋爵,还下令禁止任何人再散布关于他的谣言,这足以证明朝廷对他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左宗棠的一生,是清廉为官、忠诚爱国、心系百姓的一生。 他一心一意只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得失从不放在心上。 他倾尽家财,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他体恤民情,赈灾济民,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他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同时代的人,也激励着后世。 左宗棠的精神在现代社会里,还是挺有借鉴价值的。 他为人清廉、勇于担当、心怀祖国,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宝贵品质。 我们要以左宗棠为榜样,为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多少贡献。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价值的体现,一种永不磨灭的光辉。
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
乐语回味
2024-12-09 03:37:4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