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一男子病逝前立下遗嘱,把上海1000多万的房子给了父母,把老家几百万的房子给了姐姐,只给儿子40万,给妻子留下一辆破车,妻子气炸了,搬离后坚决不让公婆看孙子。公婆和儿媳对簿公堂,法院这样判了。 (信息来源——长沙政法2024-06-06报道《上海男子去世把1000多万的房产给父母妻子仅一辆车妻子拒绝公婆看娃》) 人没了,钱还在。 钱这东西,活着时让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死后还可能让亲人反目成仇。 上海男子李明英年早逝,留下千万遗产,却也留下了一地鸡毛。 他的妻子郑梦华,在丈夫的遗嘱里只分到了一辆破车,这场遗产风波,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错综复杂。 他们结婚前,故事就已经悄悄萌芽了。 郑梦华是个精明的女人,对婚姻生活有自己的规划。 她担心婆媳矛盾,不愿与公婆同住。 李明为了抱得美人归,承诺婚后是二人世界,父母只是小住。 然而,订婚后郑梦华发现李明“画饼”,公婆根本没有回老家的打算。 她怒提分手,逼得李明父母为了儿子的幸福,不得不妥协,回到老家。 这场婚前风波,让公婆对郑梦华心生芥蒂,也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婚后,郑梦华生下儿子,公婆却以种种理由拒绝照顾月子,更别提帮忙带孩子。 月子仇,就这样结下了。 李明夹在老婆和爸妈中间,两头受气,身体和心情都很累。 郑梦华对公婆的怨言日益加深,夫妻关系也日渐紧张。 李明或许是心灰意冷,又或许是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婚姻。 在查出癌症后,他赶紧写了个遗嘱:把在上海的那套价值千万的房子给了爸妈,老家那套给了姐姐,儿子有了40万的教育基金,至于妻子,就只分到一辆破车。 他认为,把财产留给父母,就等于留给了儿子,避免了妻子改嫁后财产旁落。 李明的突然离世,将所有的矛盾彻底引爆。 郑梦华拿着遗嘱,如遭雷击。 她辛苦奉献,本以为能换来点啥,结果只落得一辆破车。 曾经的海誓山盟,现在听起来都挺讽刺的。 她想起自己为了支持李明的事业,放弃了个人发展,全身心投入家庭,照顾孩子和双方父母,从无怨言。 而现在,这份遗嘱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打在了她的脸上。 郑梦华要依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她觉得,尽管房产证上只写了李明的名字,但因为是婚后共同买的房,所以自己也有权分得一部分。 然而,法院一审判决,上海房产属于李明婚前财产,遗嘱有效。 李明的家人对判决结果并不感到惊讶,他们觉得房子本就属于李明,自然是他来决定怎么分的。 他们这副冷淡的样子,让郑梦华的怒火和心灰意冷更上一层楼。 面对如此结果,郑梦华彻底心寒。 她带着儿子离开了这个曾经的家,搬到一个新的城市,切断与李明家的一切联系。 她要开始新的生活,不再与这个冷漠的家庭有任何瓜葛。 她不稀罕他们的财产,也不想让他们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李明的父母连续遭受打击,先是失去了儿子,后来又失去了孙子,心里非常难受。 他们意识到,郑梦华的离开,不仅带走了他们的孙子,也带走了他们晚年的希望。 他们将郑梦华告上法庭,要求获得孙子的探视权。 他们强调自己年事已高,儿子已逝,孙子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如果连孙子都见不到,他们的晚年还有什么意义? 郑梦华在法庭上冷静地把自己的理由说了出来。 她觉得,这样做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适宜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在剥夺他们的亲情。 孩子与祖父母并不亲近,每次见面都充满尴尬和冷漠,这样的探视对孩子没有好处,只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 最终,法院驳回了李明父母的请求。 法官指出,祖父母不享有法定探视权,监护人有权决定孩子的交往范围,只要不存在虐待或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况,法院不会强行干预。 这起遗嘱争议看似是钱的问题,实则暴露了家里的深层矛盾。 夫妻间说话少了,感情就淡了;婆媳关系闹得不好,家里气氛紧张;过分看重钱,忘了用心去爱。 李明和郑梦华的婚姻悲剧,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婚姻不是儿戏,需要双方用心经营。 沟通是维系感情的桥梁,理解和尊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 得这样子,才能把家里气氛搞好,别再让那些坏事重演了。 这场风波,也引发了人们对隔代亲情的思考。 祖父母对孙辈的爱是真挚的,但这种爱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成长规律。 强行干预孩子的交往,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加剧家庭矛盾。 李明的经历,实在让人感慨万分,挺悲剧的。 追求财富别忘家,亲情重要要用心呵护。 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得这么做。
2016年,上海一男子病逝前立下遗嘱,把上海1000多万的房子给了父母,把老家几
乐语回味
2024-12-09 03:37: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