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口腔医院工作,因为干得不顺心想要辞职,再加上医院有裁员的打算,

乐语回味 2024-12-10 19:45:23

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口腔医院工作,因为干得不顺心想要辞职,再加上医院有裁员的打算,女子顺势签了离职合同,将获得30000余元的离职补偿。可就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女子却被医院以“损害利益”的名头开除了,不仅没有补偿金,甚至绩效也要扣除,原因竟是女子倒卖了作为“员工福利”的牙膏?   (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2024年12月5日《“护士”离职谈好补偿金,卖了一盒牙膏要作废?》)   杭州一位护士离职,牵扯出一桩关于赔偿的复杂事件。   杭州的深秋,寒意渐浓。   一场由一支牙膏引发的离职纠纷,让这寒意更添了几分凛冽。   事件的主人公汤女士,一位在口腔医院工作了三年的护士,原本期待着拿着近三万的离职补偿金,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汤女士的工合同快到11月底就到期了。   她与医院就离职事宜达成一致,医院承诺支付29000余元的补偿金。   正当她准备交接工作,迎接新的开始时,一枚小小的“炸弹”——一支非卖品牙膏,在她脚下引爆。   这家医院给员工发了福利牙膏,是第三方公司送的,上面写着“不得出售”。   汤女士却将它以100元的价格在二手平台上出售。   结果很巧,买主竟然是那个牙膏品牌的员工。   通过包装上的追溯码和汤女士的实名信息,品牌方迅速锁定了货源和发货人,并将此事反馈给了医院。   这支牙膏,成为了汤女士与医院之间激烈交锋的导火索。   医院以此为由,解除了与汤女士的劳动合同,并取消了原定的离职补偿金,只愿意支付一个月工资,约9000元作为补偿。   这起纠纷的核心在于:出售非卖品牙膏的行为,是否构成严重违规,足以成为解除劳动合同的正当理由?   因为汤女士的行为,医院的一个供应商决定中断了一年的物资供应,这对医院的影响挺大的。   然而,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暂停供货的损失,是否应该由汤女士一人承担?   损失金额又该如何认定?   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关键是,如何确保离职赔偿协议的合法性?   医院单方面撤销协议的行为是否合法?   此外,文章B中提到的微信聊天记录,又将在这场纠纷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它的真伪和证据强弱,会直接关系到仲裁的最后决定。   事件的进展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一开始,医院和汤女士对离职的补偿事宜达成了共识。   随后,品牌方介入,风云突变。   医院因为汤女士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利益,所以决定与她解除劳动合同。   医院解释说是因为“第三方供货商暂停了一年的货”,并且指出汤女士违反了公司的员工守则。   汤女士说,她根本没拿到过那员工手册。   这番话让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汤女士不打算接受那9000块钱,打算去劳动仲裁部门争取自己的权益。   她认为,医院的行为,更像是为了逃避支付赔偿金而故意找茬。   在这场纠纷中,双方各执一词。   医院坚称汤女士的行为给医院造成了重大损失,解除合同是维护医院利益的必要之举。   而汤女士则认为,医院小题大做,以此为借口拒付赔偿金,处罚过重。   她希望通过劳动仲裁,讨回公道。   这起看似简单的牙膏风波,背后却折射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劳动仲裁的判决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有很大参考价值。   它也将引发人们对员工福利发放和管理的思考:如何平衡员工福利与企业利益?   如何规范员工行为,建立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   目前,事件的走向仍不明朗。   劳动仲裁的结果将如何?   这又将如何影响到工人的权益保障呢?   这些问题,都将随着仲裁的进行而逐渐清晰。

0 阅读:1
乐语回味

乐语回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