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一位肝癌晚期的男子自掏腰包17万元用于修路,将自己的病情置之不顾

事友看过 2024-12-11 15:10:24

2014年广西,一位肝癌晚期的男子自掏腰包17万元用于修路,将自己的病情置之不顾。然而,修路资金尚缺8万元,他于是向村民们借款,并郑重承诺哪怕我走到生命的尽头,儿子也一定会代替我还清大家的债务。 参考资料:2015-03-17新华网——广西患癌农民举债修建家乡出山道路 命运有时像山,巍峨耸立,阻挡前路;有时又像水,奔腾不息,冲刷一切。 在广西桂林永福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小江屯的瑶族村寨,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却因为一条泥泞不堪的黄泥路,与世隔绝,发展受限。 2014年,一个突如其来的诊断打破了原有的平静。黄元峰,时年45岁的村中一员,被判定为肝癌晚期。 面对生命的尽头,他的内心并未向命运屈服,而是燃烧起对故土的承诺。他决定将所剩不多的日子,投入到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为小江屯筑起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 小江屯,群山环绕之中,瑶族村民们在此居住已久。 风景如画,道路却崎岖难行,发展受阻。 村子与外界仅有一条狭窄湿滑的土路相连,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时常被洪水冲毁,车辆难以通行,村民出入颇为不便。 这样的道路村民们已司空见惯,尽管抱怨连连,却未曾想过主动改变。 黄元峰亦曾是那些离乡背井,谋求生计的人群中的一个。 九十年代初期,刚过弱冠之年的他走出山村,寻求生计。多年的漂泊让黄元峰深刻认识到,想要改变命运,道路必须先行。 心中暗许一愿,一旦时来运转,必定还乡筑路。黄元峰在外打拼近二十载,始终铭记着对故土的承诺。不料,命运却给他泼来一盆冷水。 2014年5月,肝癌晚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将他原本的计划打得粉碎。 消息震惊之下,黄元峰在最初的恐惧和疼痛后,恢复了理智,他认识到生命有限不如立刻着手完成心愿。修路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执着。 黄元峰接受治疗,切除了部分肝脏,期望能延长生命的时日,医生的诊断是手术可能给他带来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但治愈的机会微乎其微。 黄元峰决定与时间赛跑,开始筹备修路计划,向死神发起挑战。 面对资金缺口,他毅然决定自掏腰包筑路。此举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认为应将钱用于治病,而非冒险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村民们也对此表示质疑,认为疾病缠身的黄元峰不可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黄元峰的决心丝毫未减,儿子冯章斌舍弃了南宁安逸的工作,决定返乡支持父亲。 女儿黄通慧曾以优异成绩荣登县文科状元宝座,踏入广西大学的门槛,却因父愿未了,决然中止学业,陪伴父亲完成未竟之事。 妻子由起初的反对,终被家庭的团结与执着所感化,转而给予全力支持。 为筹措资金,父亲黄元峰不辞辛劳,穿梭于邻里之间借钱,以儿子为债务担保。村民们为这信念所感,不吝解囊,助他们筹得八万资金。 2014年冬,劈山开路的大业正式启动。黄元峰雇佣了挖掘机与工人,尽管疾病缠身,他依然坚持亲临现场,监督工程进展。 黄通慧每日忙碌于熬药做饭,奔波于家与工地之间,照料父亲起居,同时还要在工地上为工人们准备餐食。 在黄元峰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情况下,女儿在工地为他准备了躺椅,让他可以有片刻休息。村民们被这家人的毅力所感染,纷纷加入修路的行列。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劈山路”一期工程在春节前如期完工,村庄上下欢腾鼓舞,以猪羊庆贺新路的诞生。 然而奇迹出现了,黄元峰的身体状况在修路完成后趋于稳定,未再复发。 或许正是他那坚定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创造了这份奇迹。 黄元峰自幼热衷于发明创造,他的抗震床获得了国家专利,缆车运输技术在灾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不仅自强不息,还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子,彰显生命价值。 修路事业后,黄元峰并未停歇,他又开始筹划山苍子油基地,并打算将炼油技术传授给儿子,带领乡亲们共奔小康。 女儿黄通慧学成归来,放弃了都市的繁华,选择回乡协助父亲,开创了酒厂。 在这片大山深处,他们用毅力与智慧,不仅开辟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更为小江屯的明天洞开了希望的大门。

0 阅读:235

评论列表

窗前小雨

窗前小雨

2
2024-12-11 15:29

[赞][赞][赞]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