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47岁的年羹尧,以92项大罪被处死。年家轰然倒塌,家破人亡。没想到,却有一人,不仅未受牵连,还被一再提拔。有人上奏,劝雍正斩草除根。谁知,雍正却说:“无妨,他是一个傻公子。” 年羹尧这位曾权倾一时、横扫千军的清朝名将,其生平充满了荣誉与争议。他的传奇经历不仅见证了清朝早期的政治变迁,更折射出封建制度下权力的诡谲与人性的复杂。 他从翰林院步入军旅,从边疆征战至朝堂风云,最终却因骄横跋扈而被赐死。这位大将军的短暂一生,宛如一场波澜壮阔的戏剧。 年羹尧生于1679年,字亮工,号双峰,祖籍安徽怀远,家族因明清之际的战乱迁居辽东广宁。他出身汉军镶白旗, 早年聪慧过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选入庶吉士,后任翰林院检讨、侍读学士等职。 在此期间,他以文才崭露头角,曾参与《渊鉴类函》的编修,奠定了他“文武兼备”的形象。 传说康熙帝曾出题考验翰林官员“西南垦荒防边事”,年羹尧对西南地形的深入分析和对策令康熙大悦,因而被擢升为四川巡抚。 这次任命开启了他与边疆事务的紧密联系,也为其后来的军事功绩埋下伏笔。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廷对准噶尔部的罗卜藏丹津发起大规模征讨,年羹尧被授命担任四川总督。 他在西藏、青海一带屡建奇功,特别是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中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干。作为清廷的抚远大将军,他成功将青海地区纳入清朝版图,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羹尧治军严厉,令行禁止。他的军令之严峻甚至成为传奇。据传,他一次在雪中看到抬轿的士兵手被冻僵,随口说了句“去手”,士兵竟误以为是命令,立刻抽刀自断手指。这一故事虽未必属实,却足以反映他在军中的威严和纪律。 他的军事才智也屡次在战场上得到验证,例如,他曾通过夜间察觉鸟群受惊而精准判断敌军动向,成功伏击了敌人。 此外,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在青海战役中,提前命令士兵携带木板和草束,以铺设通行道路,顺利跨越敌人设下的泥泞陷阱。这些战例展现了他卓越的临机应变能力,被后人誉为“用兵如神”。 雍正帝继位后,因其妹敦肃皇贵妃的关系,年羹尧成为朝廷宠臣,获封一等公,加太保,位极人臣。他不仅在军中权力极大,甚至在朝廷中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这种炙手可热的权势让他逐渐失去了对帝王心思的敏锐判断。 年羹尧对雍正帝的态度从开始的忠诚转为日渐跋扈。 他在上奏折时自称“奴才”,语气傲慢;在地方上行为越发专断,甚至不将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这种骄纵的姿态让雍正逐渐对他心生忌惮,甚至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削弱他的权势。 1726年,一代名将年羹尧的人生,戛然而止。 就在这一年,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西北大将军,以92项大罪被处死。年羹尧的死,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的悲剧,更象征着整个年家的轰然倒塌。 年羹尧一死,朝廷对年家展开了大清洗。雍正下令,年羹尧的子孙后代,永世不得做官。同时,所有跟年家有关系的官员,也一律被革职查办。一时间,昔日显赫一时的年家,门庭冷落,家破人亡。多少亲朋好友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殃及池鱼。 然而,年家覆灭的背后,却折射出君臣斗争的复杂性。 年羹尧的倒台,看似咎由自取,实则与雍正的猜忌有关。年羹尧在军中十分得人心,这令雍正忌惮不已。借年羹尧骄横跋扈的借口,雍正一举铲除了这个心腹大患。 年羹尧的死,给整个家族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年家上下,无不人心惶惶,不知何时会遭到牵连。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年家人最绝望的时候,竟然有一个人能逃过此劫,甚至得到皇帝的提拔重用。 此人,便是年羹尧的亲哥哥年希尧。 雍正为何会网开一面,不仅不治年希尧的罪,反而将其提拔?众臣百思不得其解。当 有人劝雍正斩草除根时,雍正却说:"无妨,他是一个傻公子。" 这句话,道出了年希尧的性格。作为年羹尧的亲兄长,年希尧却是个不问世事、安于现状的闲云野鹤。这正是雍正敢于重用他的原因。 这个"傻公子"年希尧,本不是等闲之辈,他与年羹尧、年贵妃出身于同一个显赫的家族。他们的父亲年永明,曾任湖广巡抚,是名副其实的高官。 年希尧也凭借自己的才学,官至广东巡抚,位高权重。 然而,与年羹尧的勃勃野心不同,年希尧对功名利禄并不看重。 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无心权势之争。 就连雍正都曾对这个"二品大员"的为人评价道:"此人秉性愚钝,实乃傻公子也。" 正是年希尧的这份"傻",在年家几乎覆灭之际,反倒成了他的护身符。 当年羹尧被杀,年贵妃病逝,年家满门抄斩之时,年希尧也难逃被革职的命运。他本已做好归隐山林的打算,却不料皇帝突然下旨,重新起用了他。 雍正对年希尧可谓授权颇丰,他先是任命年希尧为内务府总管,继而又让他去往江南,管理税收。这可不是一般的差事,因为年希尧要去的,是全国税收第一的大关——京杭运河的板闸关。 同时,年希尧还兼任着著名的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负责烧制供奉皇室的贡品。由此可见,雍正对年希尧的信任与器重。
1726年,47岁的年羹尧,以92项大罪被处死。年家轰然倒塌,家破人亡。没想到,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08 18:19: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