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矶娘娘只剩一点点还要戴两片叶子!
东晋汉服上虞
2025-02-22 15:54:09
在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爱美的石矶娘娘被打成小石头,最后还不忘扒两片叶子装饰头上,这种审美,原来是老祖宗的啊!
别以为古代只有簪花,簪叶也是中国的流行时尚。以前的人早就喜欢把叶子装饰在头上了。不仅包括了真的叶子,还有模仿叶子的形状做成各种发饰。最常见的材料莫过于金银、绒花、通草花、翠羽等等。用在簪子、耳环上,女子们也能自得其乐。(见图2)
比较早的莫过于魏晋时期流行的花树步摇,这里的“步摇”是统称,泛指戴上去走路会晃动的饰品。有单独的金步摇,也有称步摇冠的,这种花树步摇,顾名思义,就是步摇上会装饰“一棵树”,树杈上有花有叶子,还会装饰各种小动物(不仅有鸟,还有熊、鹿、虎等等,古代六兽)。简直是头上版的“魔幻森林”。(见图3)
唐代就出土了很多金银配饰,尤其晚唐五代风气更胜,敦煌壁画中不少供养人的画像就能体现这种繁复的钗钿戴法,以各种叶子为雏形,簪在头上,而且多达十二钗,南北朝萧衍《河中之水歌》载“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唐代诗人施肩吾《收妆词》也载:“灯前再览青铜镜,枉插金钗十二行。”“十二钿钗”还曾被指代高贵身份,如果命妇穿“钗钿礼衣”,则也要按照对应的簪钗数量戴法,最高为十二钗。参考刘诗诗在春晚的服饰穿戴。(见图4)
敦煌壁画中不少供养人的画像就能体现这种繁复的钗钿戴法,如榆林窟第19窟所绘五代凉国夫人画像簪了八支(四对)金钗及若干宝钿;而敦煌曹家族的供养人画像则有6、4支不等。簪和钗早期说法也有不同,簪多为单股,钗为双股,后来簪也逐渐演为女子发饰统称。
宋代各种耳坠上也出现了叶子,比如荷叶和柳叶就是宋人最喜欢的式样,此外还有石榴、荔枝、桃子、菊花等,让整个配饰体系非常“植物系”,而且不少花饰也通常都是搭配叶子形状一起出现的,细节打磨的也很厉害,叶子纹路也能精巧展示。(见图5)
各式叶子均可上头,而且在特定的时令还可以簪戴应季不同叶子,比如说清明簪柳,俗语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立秋时簪楸叶,以应秋时。
石矶娘娘在影片中,从不精神内耗,情绪稳定且自洽,哪怕变回原型还是“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臭小子,你给老娘记着!”甚至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管理,哪怕被打散了,也不忘记拿两片叶子当头饰,有人说那是“蝴蝶结”,其实那便是老祖宗的“簪叶”审美啊!
哪吒之魔童闹海 石矶娘娘 汉服穿搭 汉服发饰 2025兴趣不打烊 刘诗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