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出宰相最多的十个省,河南稳居第一位,陕西第二,山东第三。
“宰相”不是一个固定的官职,在历朝历代有不同的称呼:
商周:太宰、卿士
春秋:列国正卿
战国:相国
秦、西汉:丞相(汉昭帝后又有领尚书事)
新、东汉、曹魏:三公、录尚书事
蜀汉:丞相、录尚书事、尚书令
东吴:丞相
两晋南北朝: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僕射
隋-唐前期:尚书令、尚书僕射、侍中、中书令、参豫朝政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后期-宋元丰改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元丰改制-明初:尚书/中书左右丞相
辽:南北院宰相
明初:丞相(其后宰相一职被废除,相权归皇帝)
明永乐以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
清:内阁大学士
清雍正以后:(实际上是无品阶的军机大臣)
清末:内阁总理大臣
太平天国:丞相
满洲国:国务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