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底蕴和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26 09:24:38

作为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底蕴和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面对朝鲜这种弹丸小国,中原王朝曾多次征服它,但维持时间都不长久,总是被它独立,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由于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国家往往建立在“中原”,也就是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于是这些国家也被称为“中原王朝”。古代中国以中原为贵,除中原外,皆为蛮夷,受人鄙夷。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鲜长时间也被中原王朝鄙夷、嫌弃。   在国力弱小的时候,也可以忍耐,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恪守臣礼。面对强大的明王朝,在自身实力弱小的情况下,朝鲜王朝对明皇帝毕恭毕敬,生怕惹怒天朝。而明王朝回应的则是帮忙抵御当时日本对他们的侵略,不为难他们。   《史记》记载“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故不管是不是汉人建立的王朝,还是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都认为逐鹿中原方可问鼎天下,成为正统。   所以,这也可以体现当时人们对中原的重视,于此相对的如辽东地区,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边缘之地”,而与辽东地区接壤的朝鲜又因为隔的更远,中原王朝对朝鲜内部变化也并不清晰,对朝鲜的控制力有限,所以也势必不被中原王朝所看重。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原王朝实力强大,藩属国众多,这些国家不仅臣服中原王朝,并且定时向王朝纳贡。而朝鲜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这就可以看出朝鲜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资源匮乏,所以朝鲜战略价值并不高不高,在可以以朝鲜名义上称臣的前提下,中原王朝并不愿意花费长时间和力气对它进行吃力不讨好的攻伐。   又加上朝鲜本身已经在较早的时间之前,形成了独立的国家体系。民族单一,人口凝聚力大,有自己独立的文明基础,教化较难。   中原王朝的传统思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朝鲜与中原文明毫无关系,中原王朝也不会允许异族的朝鲜纳入中原板块,更何况朝鲜完全没有一点用处,中原王朝不会真心实意让这些外族染指中原政权。   辽东之地历朝都容易发生大规模战争,因为辽东之地外老是出现很多实力强健的少数民族政权,例如匈奴、女真等,这些民族无一不在历史上对中原王朝产生过巨大的威胁,一度甚至动摇了中原政权。   而朝鲜则是在这些少数民族的后面,通俗一点说就是,中原王朝想要征服朝鲜,只能打败外面的少数民族政权,然后再去征伐朝鲜。   不然只能绕过去或者走海上,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不能克服的问题。于是只能如前面那种做法,打败强健的少数民族,再打败朝鲜,这对于一般的中原王朝来说,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朝鲜本身很“圆滑”,很会看眼色,而且有点怂。趁着中原王朝南北朝分裂时期,迅速独立发展,这个国家在国力强大的时候敢于挑战中原王朝,公元7世纪,在隋朝征伐高句丽(西汉到隋唐时期朝鲜的边疆民族政权)惨败后,高句丽俘获了大量隋人和物资,得到大力发展,逐渐生出异心。面对当时处于鼎盛的唐王朝,也能够将其军队赶出去。   直到公元668年唐朝才灭亡高句丽,但朝鲜并没有因此灭亡。值得提一下的是高句丽只是朝鲜的其中一个政权,当时朝鲜还有别的一些政权,新罗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新罗不惜联合唐朝一起打败高句丽,以达到它想统治朝鲜的目的,事实上,它也确实做到了。

高句丽灭亡后,新罗获得朝鲜半岛,与唐朝以大同江为分界线,互定疆域。直到1392年,明太祖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建立宗藩关系。   总的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固然被历代中原王朝统治者所认可,但在“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朝鲜已经对历代中原王朝俯首称臣的情况下,中原王朝已经将朝鲜默认为”王土”了,也就没有对其攻伐的必要了。

0 阅读:1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