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端午,双节将至!国务院食安办严抓食品安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心” 随着2025年“五一”假期和端午节的临近,国务院食安办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紧守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假期。食品安全无小事,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节日期间,食品消费量大、部分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挣“昧心钱”,导致风险增加。这份通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健康的高度重视,更释放了“零容忍”的监管决心。 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坚守安全防线 1. 生产销售环节“严把关” 针对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及粽子等节令食品,监管部门追本溯源,确保原料采购、加工流程、储存运输全程达标。大型超市、批发市场也将面临高频次检查,杜绝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市场。 2. 餐饮服务将成为监管重点 旅游景区、高速服务区、学校食堂等场所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网络订餐平台需严格落实资质审核,严防“黑作坊”借节日之名《烂鱼充数》。同时,倡导餐饮单位推行“反浪费”措施,让节日消费更文明、更健康。 3.全方位 抽检监测 端午节粽子等热销食品将开展专项抽检,抽检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并追溯源头,确保“五个到位”处置机制落地。 以往的教训,才让食品安全如此重要。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地沟油”“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曾多次敲响警钟。数据显示,仅2025年,我国就查处了多起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如青海某乳企三聚氰胺超标500倍、乌鲁木齐“人造红枣”滥用添加剂等。这些问题食品轻则致病,重则致命,直接威胁百姓生命健康。 此次通知特别强调“处罚到人”和“行刑衔接”,明确对违法企业主和监管失职者追究刑事责任,形成震慑效应。此外,通过12315畅通投诉渠道、媒体发布消费提示等举措,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监管。 不止如此,还将浙江“浙里食安”树立为标杆 浙江省提出“买得放心、吃得安全”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食品抽检合格率超99%,并建立全链条追溯系统,推动“浙食链”与全国监管平台对接。这一创新模式为全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参考,也印证了“监管+技术”确实是能增加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为了让民众放心过节,食品安全是节日的底线 食品安全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企业自律,政府严管,消费者监督,唯有多方协同,才能让节日餐桌拥有幸福的味道。这个假期,让我们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吃得安心,过得舒心!
五一,端午,双节将至!国务院食安办严抓食品安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心” 随着
情感一谈
2025-04-29 20:46:18
0
阅读:0